刘 刚:用新思维审视和构建自主创新高地

 

                       用新思维审视和构建自主创新高地
                                  刘 刚
     走自主创新道路,探索新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命题。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加快了探索新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三个高地”,尤其是自主创新高地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对天津发展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题的全新表达和具体化。
     从天津发展的实际看,经过多年探索,对“高端产业高地”和“生态宜居高地”的机制、路径和空间形态已经初步把握,但对“自主创新高地”的构建尚有一些待探索和破解的难题。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动力、机制和路径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它与前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经验和路径不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内涵是快速发展包括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和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通过简单的放松管制和优化投资环境来实现,而是需要探索全新的战略思维、方法、机制和路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是官产学一体化新型组织
     传统产业所依靠的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标准化生产和大批量制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是新知识的创造及其产业化。从国际的成功经验看,高新技术产业化仅仅依靠简单的招商引资是不够的,要使之具有内生和可持续性则需要靠区域内官产学一体化组织及其推动下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和涌现。硅谷、新竹等新兴产业高地的成功就是依托于这类新型组织和创新型企业的涌现和集聚。
新兴产业的兴起导源于某些新型组织形态的涌现,例如,官产学战略联盟、产业联盟、公共技术和研发平台、孵化和加速计划、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在官产学一体化的组织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和大学研发机构,政府的作用则主要是构建创业环境和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是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快速涌现
     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新兴产业的兴起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产品创新。实施产品创新的主体不是大企业,而是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随着新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工艺创新将逐步取代产品创新成为创新的主流,此时,大企业才将取代中小企业成为产业的主导。
     由于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的主导者是中小企业,因此在发展路径上,主要应通过集聚、链接、孵化和加速计划使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为大企业或跨国公司。像当今IT产业的主导者微软和惠普,都是通过这一路径成长壮大起来的。
          3、自主创新高地的空间依托是创新型新兴城市
     从近二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看,其依托的不再是传统工业城市,也不是简单的工业园,而是创新型新兴城市。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高度依赖于基础科学研究,必须靠近或邻近大学和科研机构。随着新技术和知识的逐渐标准化,新兴高科技产业才开始逐渐走出大学和科研机构,向邻近周边地区扩散。只有当技术完全标准化并物化为机器设备时,才可能进行大跨度的空间扩散。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的载体是创新型新兴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土地,而是具有创业精神并掌握高科技知识的创业者和知识的创新、交流和集成。创新型新城市正是为新知识交流、传播、集成提供空间,而不是标准化生产和制造的载体。
     为此,我们建议以全新的思维去审视和规划自主创新高地:
          第一,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看,天津需要在“双城”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出创新型城市的新蓝图,为自主创新高地的构建提供空间依托。
          第二,大力发展官产学一体化的新型混合组织,通过官产学战略联盟,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实施链接、孵化和加速计划,加快高新科技产业化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聚集和快速发展。
          第三,对天津及滨海新区可能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每个产业的特点和发育程度,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思路。
     近年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等先后纳入国家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新一轮区域竞争格局。构筑自主创新高地,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将成为天津及滨海新区在未来区域竞争格局中把握主动权、占领制高点的关键。
                                             [本文得到天津市科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支持]
                                             (刘 刚: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