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宋联新研究员在其专著《见证第三增长极的崛起》的《跋》)
笔者于2008年初退休之后,时间一下子变得富裕了。为使这些日子过得比较充实,原本打算为滨海新区地方志写些补充材料。于是查阅了许多资料,也翻阅了本人多年积累的数十册工作笔记,后来以工作笔记为时间线索,将写好的补充材料连贯起来便成了本书的初稿。随后又做了多次修改,即成为目前的样子。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领导同志的支持和指导。市有关部门和新区管委会机关的许多同志都给予了帮助。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振江同志,天津市统计局滨海新区分局郑渤玫局长和胡全洋同志,滨海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退休老处长、本人的老同事李广生同志,滨海新区综合发展研究院邢春生副院长,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曹建军博士,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唐中赋博士,建设发展局刘奎义局长和赵培军同志,投融资局陈昉局长和高伟同志,科技发展局朱希进局长和徐萌律师,都为笔者提供了资料、数据等帮助。
为了核实重要的事件背景,本人或委托有关同志,曾先后到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天津市档案局、塘沽区档案局查阅资料。市党史研究室的王以鸿主任,市档案局荣华局长、荆浩主任,塘沽区档案局邢万堂局长、张艳副局长和许多同志,为笔者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方便,张艳副局长还亲自帮助查找核对资料,在此笔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笔者在滨海新区管委会担任副主任期间,新区管委会曾经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有过多年的合作,得到了宏观院和国土与地区研究所无私的帮助,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本书初稿形成后,又承蒙国土与地区研究所肖金成副所长拨冗审阅修改,在理论上予以指导。书稿编成后,国土地区所又热情协助联系出版单位。在此笔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所述内容以本人亲历或所闻所见为原则,对于本人知之较少,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内容未敢记入。目的在于尽量保持记述的真实性。因此,有些地方会显得不甚连贯、不够详尽,敬请阅者鉴谅。而有些章节又用笔墨较多,如对新区决策调研期间座谈会的发言做了实录。这样做,只是企望借此告知读者,当时决策有多么艰难。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笔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编写整理这篇文稿,其间深感力不从心,文字驾驭能力不足,信息占有量亦显欠缺。错漏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宋联新2008年10月于滨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