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8年,大陆经济列车已持续保持了30年的高速运行。从1978年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成长到30.07万亿元(人民币),年平均生产毛额实际成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成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则快速上升为世界第三,按2008年平均汇率6.948人民币:1美元,大陆GDP为4.3274万亿美元,按大陆人口13.2465亿计,2008年大陆人平均国民所得已达3266.8美元。
国际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所得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即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大陆近期制定的经济发展基本目标是以2000年为基期,要保持20年的高速成长,到2020年使GDP总量再成长四倍,实现由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蜕变,同时,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当前“金融海啸"肆虐的情势下国际主流经济界仍看好中国大陆经济前景的基本依据。
大陆经济犹如一架多引擎的飞机,目前已全速开动的仅有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两大经济区域,珠三角和长三角向来以“双子星座"姿态连袂傲视大陆经济地理版图。在两者带动下,大陆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跨越式成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
但要持续这个奇迹,使大陆经济再保持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速成长,则必须首先将下一个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区全面启动,使其释放更为强劲的推力,承载下一波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
环渤海经济区位于中国大陆京畿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中国大陆的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它的兴衰对中国大陆的政治稳定、教育、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形象影响巨大;另外,环渤海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齐列中国大陆经济核心区和门户,其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河南,约4.9亿人口,占中国大陆人口的37.88%,经济发展空间较长、珠两三角更为巨大;再者,环渤海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西太平洋沿岸,是大陆沿海最为邻近日本、韩国、北韩的地区,是大陆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哨站,极具战略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渤海兴则中华兴";第四,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本积累雄厚,大陆第一,信息基础设施优越、创新能力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具有明显优势。
众所周知,珠三角经济的启动以深圳为中心,长三角的发展以浦东为起点,而环渤海的崛起则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开放做为进入大陆国家发展规划的标的,开始其本身也是环渤海经济新进程。
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有意开拓大陆市场和在大陆寻求发展机会的台商和各界人士而言,又是一个与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一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如
当前,环渤海经济区这一大陆“经济成长第三波"的轮廓日渐清晰。为使有意进入大陆这一经济发展“热土"的台湾朋友及关心大陆经济走向的台湾各界读者对环渤海经济圈及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区位优势等情况有一总体了解,我
(本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