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副院长在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作专题演讲
【通讯员:马红瀚 】11月6日至7日,由首都经贸大学主办的2010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我院副院长刘刚教授应邀参加并做了《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的专题发言。
此次论坛以“建设世界城市与促进首都圈发展”为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地理与城市研究室主任方创琳、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史利国、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立国、天津市滨海新区发改委主任杨振江、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郝寿义、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世芳、河北省政府研究室宏观处处长周桂华等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从多个视角就中国建设世界城市、中国城市化战略转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都市圈基础、北京市空间布局优化、天津市及滨海新区“十二五”发展趋势与战略构想、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就该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实践发展中的新思路与新观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专题发言中,刘刚教授从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优势、基本问题与判断、困境破解与发展路径等方面对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并以电动汽车为例阐述了具体观点。刘刚副院长指出,丰富的科研资源为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但能否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还需要由研究网络、开发网络和生产网络构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网络的合理发展与科学演化;由于在要素配置、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矛盾,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不易共存,其启动者和主导者很可能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而不是传统产业的大企业和主导企业;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而根据对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和价值分配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科技创新也要在渐进、替代和破坏等不同类型中进行甄别和选择。
闭幕式嘉宾、首都经贸大学前校长文魁教授对刘刚教授的专题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强调京津冀发展的众多问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首都圈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