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环渤海五省市发展的新取向(中)

“十二五”期间环渤海五省市发展的新取向(中)

周立群   王金杰

提要:京津冀鲁辽在重新梳理和调整战略思维,“十二五规划”和区域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1)各省市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2)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多元、多极竞争—合作格局”,而不是“单极增长”、“一点突破”。 3) 发展重心沿海化趋势进一步显现,鲁辽两省在“环黄渤海”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4) 更加重视统筹和协调沿海与腹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5)竞合关系由城市间“单点之争”转向城市群“结网竞争”,城市群内部“合作优于竞争”,城市群之间“竞争大于合作”。  6)区域合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7)各省市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并突出了规划的前瞻性和探索性。

 

三、发展重心沿海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山东、辽宁利用自身沿海和腹地优势由环渤海拓展到环黄渤海,并寻求在更大的空间范围提升自己的发展定位。

津冀鲁辽四省市在沿海地区摆重镇、布重兵、出重拳,其开发区、临港工业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大部分布局在沿海,这使发展重心、竞争重心在地域上向沿海集中。环渤海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速度快于内陆地区,并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前沿阵地。

沿海省市均依托沿海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并布局和构建新型城区、经济带和产业带,形成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经济发展格局。河北将建设综合大港作为向沿海强省跨越的重大举措,将秦皇岛、曹妃甸、黄骅等综合港口的建设作为东出西联的出海口、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山东、辽宁沿海城市拥有沿黄海和渤海湾的双重优势,其依托自身经济总量大、产业门类全、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省内区域一体化。“黄河三角洲”、“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后,使得鲁辽两省更注重向东北亚的开放和拓展。

山东“蓝色经济区”新概念的提出不仅涵盖了三千公里海岸线上的十多个城市(区),而且提升了这一北方强省在“环黄渤海”和东北亚的战略定位。“一区三带”的新发展格局将通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带、胶东半岛沿海高端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的建设,使山东向北对接滨海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向西纵深中西部内陆腹地、向南通达长三角北翼、向东深化与日韩等国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

辽宁作为东北振兴的龙头在渤、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布局“辽宁沿海经济带”。向南比翼滨海新区、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沿海区域,向北依托辽、吉、黑、蒙等腹地优势,以沿海突破带动腹地。其“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进一步拓展了“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环渤海沿岸)的发展空间,凸显了其带动东北地区对日韩等国家的新一轮开放的国际化战略。

四、更加重视统筹和协调沿海与腹地的关系,通过沿海发展带动腹地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与“十一五”规划的增速相比,“十二五”规划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把增长速度与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统一起来,“质量”、“协调”、“统筹”、“民生”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全新思维。

比如,天津已形成三个层面联动和三区统筹联动发展的思路和发展格局,实现了滨海新区——中心城区——涉农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在涉农区县,全面推进农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同时,将服务环渤海和北方地区发展纳入规划,努力通过产业、航运、科技、金融服务引领、带动、辐射周边地区。

又如,山东提出重点区域和三大产业带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形成沿海与内陆协调发展新格局。辽宁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试图在影响力、形象和拉动力上实现新突破。

五、区域竞合关系由各城市间“单点之争”转向城市群“结网竞争”。区域竞争呈现为城市群间竞争强于城市群内部竞争。在城市群(港口群)内部“合作优于竞争”,城市群(港口群)之间“竞争大于合作”。

山东在沿海地区建立各类临港工业区近20个,并已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落。辽宁在建的国家、省级工业区近30个、在内陆地区以沈阳为特大核心区,建立包括沈抚、沈本、沈铁、沈辽营通海、沈阜等5条产业带打造10个产业集群。河北在近500公里海岸线上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区、产业群、港口群。省市间的竞争已由极点城市升级为沿海港口群落和工业区集群的竞争。这将大大提升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和活力。

区域竞争凸显出两个值得重视的特点:一是沿海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程度加剧。由于四省市均依托港口布局重点产业,这使沿海城市项目、产业、所需资源要素集中的问题凸显。产业雷同的冶金、化工、制造、物流及其支撑体系的港口竞相扩建(2009年按吞吐量计算的中国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分集中在环渤海地区)。同时,由于所选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多有相近,这使得同类项目、同类产业、同类资源甚至同类人才的竞争加剧,这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趋同和发展模式趋同。

二是区域竞合关系由各城市间“单点”之争转向城市群“结网”竞争。一方面,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分属三个独立区域或行政区划,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合作共嬴日益成为内部共识。另一方面,城市群之间则竞相抢占开放和发展先机,借助港口枢纽释放对周边和腹地的带动。

如山东半岛港口群、辽东半岛港口群、津冀港口群有争有合,有分工有协作,在港口群内部“合作优于竞争”,港口群之间“竞争大于合作”。港口群之间竞争由吞吐总量的比拼,拓展至腹地的扩展和资源配置权的掌控,港口竞争表现为港口群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