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议程

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议程

20101127-28

南开大学·天津

 

一.1127日上午:开幕式和学术报告

点:南开大学省身楼二楼报告厅

间:上午830-1200

 

开幕式:830-1000

主持人:柳欣教授(南开大学)

1.南开大学校领导致辞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司副司长张东刚教授致辞

3.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致辞

4.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开大学陈宗胜教授致辞

5.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李家祥教授致辞

6.第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主席、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致开幕词

 

1000-1010

 

学术报告:1010-1200/每人发言不超过20分钟

主持人:王振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1.柳 欣教授(南开大学):通货膨胀还是滞涨——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分析

2.卢 荻教授(伦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发展危机与中国模式

3卢现祥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模式:问题与反思

4.宋 磊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潜在政治经济学含义:基于制度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的分析

5.评论人:陈甬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兆梓教授(安徽大学)/10分钟

自由提问(10分钟)

 

二.1127日下午:各分会讨论

230530/中间茶歇10分钟

分会1:中国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1

分会主席:刘方健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段文斌教授(南开大学)

Ø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白永秀、王颂吉)

Ø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相关问题思考(程启智、旷锦云)

Ø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产业成长方式和路径转型(段文斌)

Ø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成果分享性视角的评价(郭晗、任保平)

Ø  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外部条件变化与政策选择(林光彬)

Ø  中国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何自力、乔晓楠、李菁)

Ø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核心、方法论和思想脉络(王岩)

Ø  后危机时代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研究——基于依附论视角的考察(赵光瑞)

Ø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的制度隐患——兼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转变(石峰、朱富强)

Ø  后改革时代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与战略创新(朱 楠、任保平)

Ø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成果分享性视角的评价(郭晗、任保平)

 

分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2

分会主席:张晖明教授(复旦大学)/余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

Ø  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扮演角色和作用分析(张晖明)

Ø  转型背景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以广州为例——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考察(朱殊洋)

Ø  从李约瑟之谜到中国模式:一个比较的视角(王向)

Ø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工业化(

Ø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失业问题——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理论与现实(石冀平)

Ø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及其功能范围陈维达)

Ø  改革创新还是僵化退步?(余斌

Ø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改革探讨(董小麟、张渊)

Ø  中国渐进改革的讨价还价逻辑(童乙伦)

Ø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视角的阐释(张海鹏)

Ø  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之我见(朱巧玲)

Ø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后发优势理论的思考(杨国蕾)

Ø  中国经济的出路在于民间消费的驱动(辛江)

 

分会3:收入分配的政治经济学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3

分会主席:陈享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于金富教授(河南大学)

Ø  从生产条件分配看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及调节政策(陈享光)

Ø  关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张俊山)

Ø  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生产要素收入差距(孙蚌珠、陈雪娟)

Ø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在于实现公平正义(宋光华、姚佳玲)

Ø  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若干理论难点探讨(郑彪)

Ø  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康静萍)

Ø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格局与价值判断——以浙江为例(李涛)

Ø  财政分权、劳动保护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祁毓)

Ø  财政支出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刘学)

Ø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扩大内需之路(张开)

Ø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刘东皇

Ø  我国要素分配影响规模分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姜磊、曾亚伟)

 

分会4:三农问题和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4

分会主席:蒋永穆教授(四川大学)/ 扬教授(南京大学)

Ø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康静萍、漆玲)

Ø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最后突破——中国农地的产权确认(杨万东)

Ø  国家调整农民工就业政策社会效应评估研究(纪韶)

Ø  半无产阶级化、劳动力商品化与中国农民工(孟庆峰)

Ø  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视角(张旭昆、杨丹妮)

Ø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镇化思想及启示(何磊、曹钢)

Ø  房地产业是如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视角(龚剑)

Ø  论习惯对农村家庭储蓄和消费决策的影响(张亮亮、贾男)

Ø  城市化进程与犯罪率:基于经济因素的视角(李子联)

Ø  分权式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高玉伟)

Ø  金融危机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冲击效应分析——基于利率成本论的分析视角(石凯、王琨)

 

分会5:中国经济的实证分析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5

分会主席:李忠民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铮教授(上海大学)

Ø  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与对策分析(陈乐一)

Ø  距离因素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肖慧敏、刘辉煌

Ø  中国及各省区财政支出经济效率的分阶段研究(罗天勇)

Ø  中国经济中的高增长与低就业——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陷阱(尹碧波)

Ø  外来流动人口对小城镇成长正负效应分析——以上海为例(刘铮、黄蝉)

Ø  所有制结构变迁与中国部门工资差距:1993-2006——基于中国微观家计调查数据的计量分析(陈雪娟、余向华)

Ø  经济学视角下对扩大消费需求之促销手段的比较研究(陶开宇)

Ø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与货币流通速度(李程)

Ø  金融体系深化、外生冲击与经济平稳增长基于1991-2008我国省市面板数据的检验(罗文波、曹海军)

 

分会6:生态政治经济学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6

分会主席:杨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明泉编审(《光明日报》理论部

Ø 基于环境效用的世界性碳减排博弈困境分析(乔 榛)

Ø 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碳锁定与解锁对策(王仕军、邹世猛)

Ø 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发展(李欣广)

Ø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对策(荆克迪、楚春礼、鞠美庭、邵超峰)

Ø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朱承亮、岳宏志)

Ø 技术进步、贸易开放度与温室效应(代迪尔 吴伟)

Ø 生态环境危机的制度解析(袁正)

Ø 中国陷阱——论资源节约型社会及其我国新型经济运行与增长方式的政策决定与制度成因(顾学宁)

Ø 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张明龙)

Ø 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再检验(何淳耀)

Ø 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和环境污染治理——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岭)

 

分会7: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I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7

分会主席:何自力教授(南开大学)/丁为民教授(天津师范大学)

Ø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独特品质及其主流地位(何自力)

Ø  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研究:一个视角和两个维度(钱书法、李炳炎、崔向阳)

Ø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崔朝栋)

Ø  试论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任洲鸿)

Ø  从方法论角度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肖 磊)

Ø  使用价值社会属性及其现实功能探讨(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

Ø  符号价值理论评析——对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的再审视(吉生保、马淑娟

Ø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规定不能是劳动价值论(李建德)

Ø  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继承和解构(苏碧莲)

 

分会8: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II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8

分会主席:赵学增教授(华南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许健康研究员(中国社科院)

Ø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以研发模型和拉姆齐模型为视角的分析(徐敏)

Ø  评西方学者对《1857-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郑吉伟)

Ø  日本学者对法文版《资本论》的翻译与研究回顾、评论和展望(周思成)

Ø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张志军)

Ø  从次贷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机制解析——基于马克思经济学危机理论的重新解读(王璐)

Ø  生产过剩的危机——对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陈弘)

Ø  利润率的周期性波动——从个人资产选择行为看马克思的相关观点(高嵩)

Ø  马克思的非生产费用理论——兼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概念相比较(赵建)

Ø  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形态探索(朝克)

Ø  现代金融资本的内涵、来源与运动(袁辉)

Ø  制度变迁的自然选择和暴力竞争:马克思、交易成本经济学(方建国)

 

分会9:比较经济理论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9

分会主席:张旭昆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景维民教授(南开大学)

Ø  复杂自由主义的信念及其政策主张——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简单化倾向及新兴自由主义之批判(朱富强)

Ø  无知之幕下社会契约正义性的唯心主义本质(王今朝、龙斧)

Ø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明斯基的复兴(赵准)

Ø  生产函数中的加总难题(曹静)

Ø  重新审视货币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卢映西)

Ø  产业演化是伊藤过程:创新冲击视角(文雁兵

Ø  产权保护、社会流动与冲突——基于斗争成功函数的博弈分析(张旭昆、朱诚)

Ø  科学时代错位经济学早熟后遗症货币陷阱(陶江)

Ø  男女劳动力的就业隔离同工不同酬的经济学分析——对加里·S·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和居民户劳动分工模型的拓展(沈尤佳)

Ø  面向主体聚焦实质自由的发展——阿玛蒂亚·森发展思想的人本解读(余向华、陈雪娟)

 

分会10:企业与网络经济学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10

分会主席:张衔教授(四川大学/张彤玉教授(南开大学)

Ø  中央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李 政)

Ø  企业捐赠动机考察:自利,还是利他?——来自中国12个城市1268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张同龙

Ø  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嵌入性分析(赵秀丽、张丰兰)

Ø  对美国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暴涨的理论思考(张彤玉、时学成)

Ø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新探(谭克诚、张衔)

Ø  关于企业本质的一个理论说明——组织人力资本的提出(叶正茂、韩玉)

Ø  构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劳动工资增长机制(吕景春)

Ø  试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继承与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的解析(肖斌)

Ø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王中保

Ø  网络经济虚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郭白滢、马艳)

 

分会11:产业经济学

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高层会议室11

分会主席:郑江淮教授(南京大学)/ 刚教授(南开大学)

Ø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背离之谜”——基于城市经济活动密度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郑江淮、张丽丽)

Ø  创新创业环境的构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以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为例(刘刚、李强治)

Ø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小林英夫)

Ø  韩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金英善)

Ø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机制——基于污水处理产业的经验研究(乔晓楠、李宏生)

Ø  产业结构国际标准模式的适用性研究:1952-2008中国经验的实证分析——兼对产业结构偏差的一个解释(吕明元、李彦超、胡伟

Ø  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于洋、吴锦宇)

Ø  基于港口功能的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演进共生模式研究(张广兴、刘东坡

 

三、1128日上午:大会发言和闭幕式

点:汇高花园酒店报告厅

800930大会发言/每人发言不超过15分钟

主持人:白暴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1.贾根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演化经济学的综合:第三种经济学体系的发展

2.张 林教授(云南大学):非正统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1949-2009

3.杨虎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及其超越

4.薛宇峰教授(云南财经大学):技术进步、利润率下降与置盐定理

评论人:王今朝副教授(武汉大学);朱富强副教授(中山大学)/每人不超过10分钟

自由提问(10分钟)

 

10分钟)

 

9401120大会发言、闭幕式

主持人:周立群教授(南开大学)/每人发言不超过15分钟

1.刘骏民教授(南开大学):《资本论》与金融危机

2.邱海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缺陷与出路

3.周文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包容性增长与中国农村改革的现实逻辑

4.刘凤义副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模式的调整——日本模式和瑞典模式的比较

评论人:郑吉伟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严海波副研究员(中央编译局)/每人不超过10分钟

自由提问(10分钟)

闭幕式致辞(10分钟):年会理事单位代表——白永秀教授(西北大学)

 

 

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秘书处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经济系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