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明 报道 《联合早报》2010-3-6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和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共同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表示,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天津生态城未来可能成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教授昨天对本报表示,天津生态城现在的面积大约是30平方公里,估计将来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形成一个新城,这个新城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中国航空航天的大推力火箭产业化项目、法国空中客车的空客320组装项目等都在天津滨海新区(天津生态城是滨海新区的功能区之一),而科技资源正在向生态城周边转移,生态城正在变成居住和产业的概念。
昨天,刘刚与他的同事薄文广、曹静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学者就天津滨海新区和天津生态城的课题发表了演讲。
薄文广的推演也间接描绘出了生态城的产业化趋势,他指出,在滨海新区“十大战役”中,列在第五是加快中新生态城建设,按照“一年见亮点、两年大变样”的要求,全力完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和生态住宅建设,国内外一些大的房地产发展商如万通、泰达、吉宝、世茂、远雄、三井不动产等已经进入了中新生态城区域。
中国战略需求转变
不过,对于生态城的前景及其发展,东亚研究所的陈刚博士则强调其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和资源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他说:生态城是“中新双方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的另一个旗舰项目,在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态城在10至15年时间建成后,将居住35万人口。”居住面积占总面积大约80%。
他表示,从苏州工业园区到中新生态城,反映中国战略需求的转变,而新加坡适时看到了这一转变,他举例说,90年代,中国重点发展沿海出口加工和制造业,建设全球制造工厂,苏州工业园区与此适应,此后中国实现了上述目标,但大量出现环境污染的负效应,新加坡因此提出生态城概念,中方立即作出反应。
他认为,“生态城能否成功,在于这个理念能否影响中国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天津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在于她的经验能否复制,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小点。就如苏州工业园区,她的成功并不在苏州,关键是影响了周围一大批。”
东亚研究所中国合作项目协调人杨沐博士则看好生态城项目可向中国,甚至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区复制,另外,他认为,与苏州工业园区比较,天津生态城的一个很大的差别,是股权比例不同,园区的股权变化,是新加坡由大股变为小股,而天津生态城股权比例一开始是一半一半,因此可以更好地引进新加坡和中方的理念和想法。
他强调,新方将新加坡的组屋、社区的思想带了过去,将来35万人口中,将包括一部分低收入的居民,这与中国一些地方建设生态城,将眼光瞄准有钱人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曹静博士说,因应滨海新区发展的金融创新(包括先行先试权),为新加坡金融业提供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