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今天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远见卓识
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今天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远见卓识
刘刚副院长在“2010年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上做主题演讲
2010年7月14日,由天津、北京和河北省社科联和科协联合主办的“2010年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在天津社联会议室成功举办。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刘刚副院长在会上做“未来的立足之地: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刘刚教授指出,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启动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发展模式,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立足之地。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的产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元结构”: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积累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别被外资整合,形成了外资经济;二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型产业,形成了以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格局;三是依托国家在津和天津本地的科技资源,逐渐孵化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形态。例如,依托中国医药科学院血液研究所、中电十八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其他科技资源,孵化出干细胞技术、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产业。
刘刚教授认为,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新的动力机制、发展路径和制度框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和解放思想,探索新的发展思路,而不仅仅遵循原有的发展思路。在结束语中,刘刚教授根据近年来的实际调研的感受指出,如果我们不能转变思想观念,仍然沿用过去的经济发展思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出现搬起自己的石头砸自己脚的可能,天津明天的辉煌,来源于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今天的高瞻远瞩和远见卓识。
在“2010年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和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的学者,深入研讨了京津冀如何通过区域协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