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刘慕鑫 摄影 任永华)
向世界说明中国
“公共外交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过去没有用这个词汇去理解。”谈到公共外交的历史,赵启正说,“它是国家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交往中各方会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表现本国文化,介绍外国公众对本国有兴趣之处和解释误解等。”
“当今世界的外交,不仅仅是政府的外交,更是政府、民众、媒体三方参加的外交。有效地公共外交需要政府、民众一起努力。”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什么呢?赵启正认为,公共外交是要提高国外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促使国际舆论接近本国的真实,公共外交的实质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
“要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媒体公正客观地报道中国,更不能寄希望于他们来填补早已存在的舆论鸿沟,”赵启正坦言。
“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介绍出去,首先在于中国人自己的沟通能力。公共外交正是增强这种能力的重要方式。简言之,公共外交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中国。”
公共外交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
“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强大,中国发生的事情往往就是世界的事情,随时会成为世界舆论的主题,中国有必要通过公共外交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谈到话语权,赵启正认为,“重要的不仅是有声音,而且能被听进去。目前,每年有1200万人出国,而到中国来的外国人有2400万人,中国人已经成为了世界公民。”
“中国人向世界公民身份的转变给了我们展开公共外交的广泛可能性。”赵启正认为公共外交的开展,会增加中国的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必然选择。
“国家之间正确的认识,特别是文化的认识,非常有好处。”赵启正说,“正确认识中国,事关他国的重大利益,也事关世界的和谐。”
“目前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片面的,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既不利于中国,也不利于他国,要消除冷战思维的误解,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
“公共外交,匹夫有责。”赵启正鼓励培训营的学员要主动表达中国的文化精神。
“要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要有比较的眼光,要能够文化交流,不但会说,而且会听。要善待媒体,要有一定的新闻素养。”赵启正说。
“公共外交重在实践,公共外交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国际工作。”赵启正认为,“公共外交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跨文化交流的大工程,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的,它是一种软力量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比较柔和的、直截了当的和容易被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