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东:要用“硬标准”约束银行系统行为

陈耀东:要用“硬标准”约束银行系统行为

来源:今晚报   2010-08-23 15:58

 

  

    近日,银行收费问题再次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本市部分银行悄然提高跨行取款手续费等费用已经一两年了,然而涨价却没有在大堂里张贴收费调整公告,在门外的ATM机旁也没有任何关于跨行取款手续费涨价的提醒。涨价情况经媒体披露后,银行收费被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偷偷宰人没商量”。

  网点:收费公示难尽如人意

  记者调查了本市18家银行的部分基层网点发现,各行在公示牌大小、摆放位置等方面的做法相差较大,甚至同一家银行不同网点的执行方式也不同。

  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大型银行多家基层网点,有的将收费表摆在大堂经理柜台附近,有的将收费牌摆在营业厅正对门位置,但也有银行把中英文对照的收费牌张贴在大厅最里面的墙壁上,让人轻易无法察觉。在交行的一家基层网点,当记者提出查看收费项目单时,大堂经理从角落的报刊架上取出一本十几页的收费项目本:“我们这里太小,摆不下太多东西,您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而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卫津路网点的大厅中,除了各类理财产品推荐,该厅唯一告示牌上仅张贴了201067日印发的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开始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的通知,不见收费项目表的踪影。

  记者暗访的8家小股份制银行基本都进行了公示,但是也有服务细节欠缺之处。例如一些基层大厅内张贴着两张2开左右的收费细目表,但这表格张贴位置过高、字体较小,身高1.6米左右的人需抬头仔细辨认才能认清某些收费项目和标准,而最上面一行则完全看不清楚。在4家本地和外地城市商业银行中,只有半数银行将收费价目表摆放在较明显的位置,不过跨行取款手续费没有在公示范围内。在顾客询问收费时,银行工作人员需要拿着最新印发的收费文件一一确认。

  顾客:银行收费不太透明

  在记者采访中,许多市民反映对银行收费情况变动不太了解。市民小姐日前在不知道跨行手续费涨价的情况下取了3笔钱,“每次取100元,三次花了12块。如果知道这么贵,我宁愿多走一段路,不跨行取款。”更让她生气的是,银行如今为了提高窗口效率都让小额取款的客户去ATM机上操作,但操作的过程中又不提示手续费标准,自己有种“被宰”的感觉。许多顾客还告诉记者,银行墙上总是贴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大幅产品广告,即便有什么收费项目调整通知也“淹”在其中了,自己很难发觉。而一些开通了银行短信通知服务的客户也表示:这个渠道对价格公示不透明。他们认为自己花钱开通的短信服务只能监测自己账户资金流动的情况,获得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而银行理应及时通知顾客收费项目的变更,让客户花钱能够心里有数,这说明银行所谓的“以顾客为中心”还是空话。

  不过也有部分银行的做法得到了客户的赞同。例如民生银行的大堂经理在咨询收费项目时,会将印有收费标准的一张小卡片主动送到客户手中。中信银行在基层网点已在ATM机旁张贴出跨行取款的收费标准。

  专家:收费公示需硬标准

  南开大学陈耀东教授表示,一定要用“硬标准”约束银行系统行为。因为银行和客户之间是平等的合同关系,银行变更收费标准,必须要保障客户的知情权,不能单方面变更服务内容条款。仅通过银行自身解释哪些收费是“必要的”,哪些涨价是“不得已的”,是不能获得客户认同的。变更服务条款需要双方协商解决。当客户在知情权上处于劣势时,需要外界的强势介入。需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管银行收费不透明、比较混乱的现象。

  据悉,日前由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共同起草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各商业银行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对部分服务银行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商业银行执行相关服务价格前,应至少提前5个月进行公告。遏制“银行收费乱象”,各方有了新的期盼。                       本报记者 刘英潮 实习生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