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刚:以货币互换化解中美不平衡之争(上)

龚刚:以货币互换化解中美不平衡之争(上)

 

提要:中国选择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是因为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以及在国际金融秩序中人民币的非国际货币地位。要使中国完全放弃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必须国际化,而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中美之间签订具有常态化的货币互换协定,这项协定的主要障碍在于美国。现阶段中美之间设立常态化货币互换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世界经济非平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种非平衡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显得尤为突出。例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维持着国际贸易的顺差,这使中国24471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0103月数据)成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则长期处于双逆差之中。对这种非平衡,经济学家们众说纷纭,有学者直接将金融危机归咎于这种世界性经济的非平衡。在他们看来,高顺差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反流美国“猎取收益”,由此推动了美国甚至世界的经济泡沫,造成了金融危机乃至全球性经济危机。毋庸置疑,这种对贸易高顺差及巨额外汇储备批评的矛头直指中国所实施的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的固定汇率制度(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执行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的固定汇率制度并非中国所独有,而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什么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会选择这种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的固定汇率制度?中美之间这种非平衡现象又该如何化解?

一、美元霸权: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币值取决于其内部实质性的含金量,因此任何货币都可以看成是国际货币,其国际地位均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将美元推上至高无上的国际地位。各国货币还仍然保持与黄金间接的固定联系。只要“双挂钩”得以维持,各国货币就能够按“双挂钩”自由兑换,各国货币仍然都可以看成是国际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纸币化时代。在牙买加体系下,货币真正非黄金化,由此,各国货币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发达国家凭借着较高的国家信用,强大的经济、政治、技术等优势及庞大的黄金储备,其货币发展为国际货币;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落后,其货币沦为非国际货币。就美元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并没有消弱其作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的地位。在惯性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仍然视美元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即使是欧元的出现也难以撼动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是否拥有国际货币或非国际货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核心区别,这也构成了国际金融体系中典型的非对称特征。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上被承认的可以充当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的某国货币,它的前提是货币可自由兑换。非国际货币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不能够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国际货币。

那么,这种非对称的国际金融秩序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选择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的固定汇率制度呢?

二、非国际货币国家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之选择

国际货币可以用于国际支付,或者可自由地兑换成另一种国际货币用于国际支付。当一个国家所发行的货币是国际货币时,该国无需积累外汇储备。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而言,外汇储备的作用已越来越小。对于非国际货币发行国而言,该国必须以国际货币来支付各种进口和国际债务等,累积足够多的国际货币以防范各种风险成为该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发展中国家储备国际货币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价格波动风险。最典型的是石油价格。2000年伦敦原油期货价格不足30美元一桶,至2007年上涨至140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又掉头下跌至30多美元。目前又重新上涨至70美元。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其价格的暴涨暴跌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量高达21838万吨,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升至56%。仅石油进口一项,近几年中国的年支出就高达千亿美元以上,而其占总进口的比例也已从1995年零比例上升至现在的13%左右。可以设想,在国际金融资本炒作的背景下,石油价格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再次暴涨。

发展中国家储备国际货币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偿债风险。截至2009年末,中国外债余额为4286.47亿美元,就当前来看,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等主要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之内。但世界债务问题不容乐观,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典型案例就是拉美债务危机及其之后出现的大量国家债务问题。实际上,不仅发展中国家,很多发达国家也陷入了债务危机,如金融危机以来的冰岛国家破产,迪拜债务危机和希腊债务危机等。希腊等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导源于其加入欧元区后不再具备发行国际货币的能力。

由此可见,积累足够多的国际货币是当前非对称的国际金融秩序下发展中国家之必然选择。

当一个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时,其中央银行一般不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如利用本国货币买卖外汇等),也没有机会积累外汇储备。发达国家有时也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然而这种干预通常是为了避免汇率波动过大,而其目标并不是积累外汇储备。只有固定汇率制度才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积累国际货币,而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需要使本国货币故意贬值。只有当中央银行所设定的汇率目标使本国货币足够贬值,从而使本国的国际收支产生盈余时,中央银行才有可能通过用本国货币购买国际货币的方式增加其国际货币储备。

(龚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