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刚:以货币互换化解中美不平衡之争(下)

龚刚:以货币互换化解中美不平衡之争(下)

 

三、以常态化的货币互换机制化解汇率之争

发展中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并非国际货币,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它们面临着更多的国际金融风险。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需要随本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加其国际货币储备。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必须选择使本国的国际收支产生盈余的贬值性固定汇率制度。这是造成当前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如果设计出一种机制使得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无需担忧其国际支付的可能风险,则汇率及贸易的不平衡之争就可得以化解。笔者认为这种常态化货币互换机制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所谓常态化的货币互换机制是指国际货币发行国与非国际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之间按照协议所设立的一种经常性货币互换机制。按照这种机制,当非国际货币发行国中央银行的外汇贮备低于某一预先设定指标时,其可以向国际货币发行国的中央银行用本国货币兑换国际货币。

 如果这种货币互换机制能够顺利实施,则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则无需担忧其国际支付能力,从而无需对其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与此同时,这样一种货币互换机制可体现双方货币价值的相互承认,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双方货币地位的不平等。从本质上看,当前的固定汇率制度可以看成是非合作情况下博弈结果,而建立在货币互换基础上的浮动汇率制度则是在合作情况下博弈均衡。

四、中美之间设立常态化货币互换机制的可行性

 中国已与许多发展中国家进行过货币互换,然而,这种互换通常是一次性的。与此同时,美联储除了与欧洲中央银行偶尔有货币互换外,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过货币互换。中美之间货币互换的主要障碍在于美国。

 美国迫切地要求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其对人民币币值的认可。中国完全有理由要求中美之间签订常态化的货币互换协议。当中国明确表明人民币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靠拢的改革是以中美之间签订常态化货币互换为前提条件时,我们相信,美国不得不慎重地考虑中国的这一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之间设立常态化货币互换机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当然,中国的这一要求无论是否实现,并不影响中国通过其他路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

 

(龚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