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中农民再就业与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下)

——河北省33个市县的实地调查

 

二、影响农民再就业与创业的重要因素

1、文化水平偏低与技能缺乏是影响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29.98%的农民认为文化水平偏低是影响再就业和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专业技能,占24.51%,这两项总计超过一半比例。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和专业技能水平,成为解决农民失地后再就业和创业问题的关键。再次是年龄和身体素质因素(如图4)。

 4:阻碍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发现,农民提高自身技能的热情很高,超过80%的农民愿意接受培训改善自身状况,但接受培训支付的费用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外出打工者而言,愿意培训支付100元以上的所占比例为71.6%500元以上的为38.8%1000元以上有18.1%。而对于创业意愿者,有32.4%愿意支付100元以上费用,愿意支付500元以上为48.7%,愿意支付1000元以上培训费的比例高达20.3%,反映出农民在创业上比在就业方面更愿意支付更高的费用(如图5)。

5:农民愿意接受培训意愿与所需资金

 

 

2、资金短缺及融资渠道不畅是阻碍农民创业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失地农民选择创业意向和选择领域差异较大,因而创业所需资金具有明显差异。在创业意向方面,72.2%的失地农民选择从事低成本小风险的行业,例如小型饭店、杂货商店等,而选择投资较大的生产性领域比例很低,仅占8%。在创业所需资金方面,认为需要资金10万以内的农民占73.3%。其中,42.7%的农民需求集中在510万。(如图6

6:农民创业所需资金不同比例图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有69.0%的农民创业中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尽管获得一定失地补偿金,但受当前收入不确定性及未来子女教育费用、老人赡养费用预期增加,创业可支配收入较少,40%的农民因此打消创业念头。此外,39%的农民认为农村信贷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尤其对小额贷款审核严格,亟需制度创新。

3、“老乡会”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再就业和创业过程中,老乡会已成为农民获取工作和创业信息的第一信息渠道。45.8%的农民认为老乡最能够帮助自己,而在创业中,31.25%农民认为老乡的帮助最大。其次是网络和报纸、电视等媒体渠道。相比之下,44.4%农民认为政府或村委会提供信息不畅或发挥作用有限(如图7)。


7:再就业与创业的信息渠道

并且,我们发现,选择在家乡再就业的人群中,有66.3%认为正是老乡作用,才选择在家乡就业,有41.4%认为老乡非常重要才在家乡创业。因此,“老乡会”的重要作用与河北农民愿意选择在本省再就业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老乡对于农民就业和创业方式上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马庄村,受之前村民去邻村开面粉厂成功的影响,其他村民追随模仿。现在,马庄村一半以上村民收入源于经营面粉厂。

 

三、应对再就业与创业困难的对策建议

1、城镇化与农民就业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推进城镇化过程应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将土地规划、农地征收补偿与农民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相联系,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坚持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2、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应对失地农民创业“缺钱之忧”

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多向发展创业资金需求,为其提供资金供应平台。针对创业贷款项目,根据是否完全失地、创业成功与否、吸纳就业数量等情况,实施不同比例贷款贴息。建立失地农民信用档案,针对小额信贷,实施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3、建立针对性的劳务资源网络、提高就业能力

逐步建立针对性的多层次劳务资源网络。建立资源调查系统,针对失地农民分类登记,实行网络化、动态化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岗位调查系统,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实现劳动力资源与企业用工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就业联盟、劳动市场和公益性公司的作用,强化就业培训服务,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4、政府引导,逐步完善老乡会运行机制

尽管老乡会为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再就业平台,但老乡会 “草根性有余,规范性不足”。因此,政府应引导健全其运作机制,放大老乡会的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老乡会的支持和管理,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老乡会的重要作用。

 

 

指导教师:李峰 调查和写作人员:周剑南、田延晓、曹仕俊、王萍、刘建舟、李旭亮、韩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