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三农社团扎根基层“用脚做学问”

www.jyb.cn 20111020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南开大学三农学社是国内高校中较早从事三农问题研究、开展支农服务以及调研实践的学生社团,在学校专向经费的支持和相关专家的带领下,自2001年成立以来,本着将目光投在社会前沿,将脚印留在地头田间的发展理念,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理论研究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农村实地调研活动百余次,三农学术活动30余场,并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支农支教和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有现实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培养了一批对三农问题深有见地的学生专家,走出一条用脚做学问的新路,成为南开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扎根基层,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典型代表。

  ——聚焦三农,服务基层,用脚丈量土地。三农学社创立十年来,尽管每年都有社员的新老交替,但始终坚持利用每年寒暑假期组织下乡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足迹遍及京、津、冀、晋、陕、蒙、鄂、豫、皖、贵、云、鲁、赣等十几个省市,调研成果多次被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纳。在天津市区范围内进行农民工问题调研,完成的《 农民工与城市经济建设》、《农民工的教育与培养》等报告被天津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采纳参考。赴湖南邵阳调研组撰写的报告《关于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的调查》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引起强烈反响,相关资料和报告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批示,对三农学社的成绩予以肯定。学社经常组织学生社员和农民企业家、镇乡村政府负责人座谈,探讨中国三农的未来、农业产业化道路、农村青年发展等热点问题,相关调查成果多次在全国挑战杯竞赛、大学生返乡调研支农论文评选中获奖。

  ——立足校园,奉献社会,用脚践行使命。三农学社社员构成基本保持城乡结合、年级平衡的传帮带模式,通过大量社会实践,宣传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政策、举措,对增进城市、农村家庭学生的互相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具有社团特色的社会服务形式。学社每年寒暑期均开展支农支教活动从无间断,并在校园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活动。近两年来,先后组织赴天津蓟县山区华严寺中学、杨家楼中学支教,为蓟县杨家楼中学组织捐赠了南开三农图书室,集资设立特殊奖学金;赴陕西安康市张滩镇高中支教,设立三农奖学金;为青海玉树灾区来津读书的孩子们进行每周1次的志愿帮扶活动;组织社员赴多个贫困山区小学开办暑期英语夏令营;赴河南周口、安徽阜阳开展社会调查并深入艾滋病村进行短期支教,等等。结合农民工生活相关问题,学社还举办了全校性农民工主题影展、外出务工咨询服务、关爱农民工捐书捐物公益行动,发动学校师生与进城农民工子女结成一对一长期帮扶网络,以实际行动架起高校学生与农民工互动的桥梁。由三农学社发起的南开学生组织文艺下乡活动仍然焕发着活力,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知行合一,科研务实,用脚锤炼思想。三农学社牢牢把握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积极开发校内资源,主动承担项目课题,努力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近年来,先后邀请张虎林、温铁军、张晓山、吕日周等知名三农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来校举办专场讲座,激发学生研究三农问题的积极性。作为学校品牌活动的三农文化节,将主题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海报展览等诸多活动集成推向学生,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学校高度重视三农学社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谷书堂、周立群、朱光磊等著名学者担任顾问。学社创办社刊《三农学报》、《希望的田野》,设立三农学社理论研究室、党员研习会,举办跨专业跨年级的三农读书会和学术沙龙,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活跃了学生思维,引起了对三农热点问题长期的关注和思考。学社还承担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工业反哺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政府管理学院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国家重点课题的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工作,形成了《中国农民的公平观念:基于村委会选举调查的实证研究》等一批优秀理论成果,得到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社会的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