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新特点

——天津14所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南开大学课题组

本调查与2009年同范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今年天津市大学生就业形势较好,毕业生预期普遍提高。就业形势凸现出新特点、新问题:毕业生职业规划呈现“国进民退”趋势,但个人职业规划与实际就业存在反差,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主渠道;创业热情有所提高,融资难仍是主要瓶颈;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情况仍存在;学生实习经历在不同院校存在较大差异,部份院校毕业生缺乏实习经验的问题依然突出。

 

 

为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学生就业预期做出科学判断,南开大学课题组从201011月起,分别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14所院校对1416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15份,并对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主管和应届毕业生进行了访谈。

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毕业规划、实习经历、创业意向等。调查院校涉及“211工程”大学、其他全日制大学和独立学院,涵盖了工学、理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男生比例51.52%,女生比例48.48%。为把握就业市场和毕业生谋职取向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本调查结果还与本课题组2009年的同范围、同内容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

就业市场与谋职取向新特点

    1、就业形势较好,学生预期提高

2011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3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5.9万人,专科(高职)毕业生5.2万人,毕业研究生1.2万人。就业市场总体需求充足,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初次就业率提高,截止到12月,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签约率近50%。针对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会规模和场次较前两年同期数据有明显提高,招聘开始时间提前到九月份,专场招聘会数量较往年成倍增加,招聘企业质量有所提高、岗位数目进一步增加。

学生预期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其中32%的学生预期月薪在2000-3000元,这一预期水平所占比重最大。三类院校毕业生预期薪酬差距明显,“211工程”院校平均预期月薪为3068元,非“211工程”院校为2866元,独立学院为2517元,呈现依次递减趋势。毕业去向较往年相比呈现多元化趋势,八成以上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数量有所上升,拟留在天津的毕业生比例约占68%,与往年水平大致持平。

 

 

 

     2、毕业生职业规划呈现“国进民退”趋势

“进编制”成为毕业生首选职业规划,民营企业吸引力显著下降。调查显示,有58.66%的毕业生把“工作稳定程度”作为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因此有50.04%的学生首选去向是国有企业,在所有职业规划里占最大比例,32.84%的就业意向为事业单位,21.23%的毕业生拟报考公务员,这几项比例较往年均有所提高。只有20.49%的毕业生对大型民营企业有求职意向,而对中小型私企有意向的只有8.40%,在全部职业规划中排在最末。

调查显示,“民退”现象导源于金融危机期间的就业严冬中外资、民企的大规模裁员、倒闭的“教训”,毕业生对此记忆犹新,这导致了在求职中把工作稳定程度排在首位。

    3、个人职业规划与实际就业反差大,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主渠道

毕业生实际就业去向与自身职业规划预期存在较大反差。事实上仅有少部分人能够进入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逾六成毕业生去向为企业,其中80%以上为民营企业。与南开大学课题组2009年同类调查的情况比,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有所增加,民企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这一现象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今年天津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12.3万,高于去年总数,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下趋于理性;其次,社会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使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顾虑降低;最后,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用工也较灵活,这使得毕业生选择就业的范围和方式有所扩展。

4、创业热情提高,融资难仍是主要瓶颈

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创业流向为市场经济活跃、创业机会较多的大中型城市,而节能环保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大量涌现也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了新的空间,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自主创业的意愿明显增强。而融资渠道过窄成为遏制创业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15%左右的人有创业意向,这一比例在2009年不足5%。其中,在独立学院毕业生中这一比例高达18%,非“211工程”院校为13%,而“211工程”院校仅为8%,院校之间差别较明显。创业理想是自主创业的最重要动力(41%),因找不到工作被迫创业的只有15%,这与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关。在毕业生创业资金来源选取项中,60%靠父母和亲友投资或借贷,17%的为个人积蓄,申请银行贷款或政府创业基金的项目不足10%。毕业生自主创业者认为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前三位风险依次为缺少资金、市场推广困难、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与往年前三大风险回答相同。

  

5、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情况仍存在

调查显示,不同专业就业差距悬殊,部分专业毕业生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工科类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社会需求呈饱和状态;金融行业受金融危机期间“扩招后遗症”的影响(当年录用人数过多导致随后年份缩小招聘规模),需求较为低迷;法学类专业失业率连续三年在所有学科门类里最高。

滨海新区成为吸纳天津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但与企业的需求相比,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电子通讯、生物医药、化工、航空航天、汽车机械、新能源、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仍然缺乏, 租赁、保理、离岸金融、基金管理物流、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和国际化人才仍显不足。

    6、非“211工程”院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习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在吸纳毕业生时重视是否具有相关领域的实习经验,在招聘时对毕业生实习经历和操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天津高校毕业生中有实习经历的人所占比例较低,有专业相关实习经历的比例仅为21%,其中,占全市毕业生总数60%以上的非211院校毕业生没有实习经历的比例高达54%,远远高于“211工程”院校(33%)和独立学院(30%)。实习经验不足成为就业主要障碍之一。

  指导教师: 周立群

     调查与执笔:吴昊坤、张兴龙、王丽媛、杨明亮、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