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李广文:区县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来自津南区的报告(下)

(刘刚: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李广文:天津市津南区政府区长)

 
 

    第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通过实施高端项目引进、传统工业园区的改造、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开发战略,津南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实现从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的转变。科技进步在津南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不断上升,2006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均达到16%,比十五高出了14个百分点,成为津南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1-4 津南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变化情况

    第四,示范镇建设快速推进

    
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使津南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在了全市前例,大幅提升了津南区的城市化水平,使津南农村地区的发展跳出了一般的由乡村工业化而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为津南未来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1-2  津南区拆示范小城镇建设进度表(截止20113月)[2] 

指标

总拆迁户数(户)

已拆迁户数(户)

拆迁完成率(%

已还迁入住户数(户)

还迁完成率(%

量值

60970

35477

58.18%

21453

35.19%

指标

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

已开工面积(万平方米)

开工完成率(%

已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竣工完成率(%

量值

1083

718.05

66.3%

307.36

28.38%

(注:拆迁完成率=已拆迁户数/总拆迁户数;还迁完成率=已还迁入住户数/总拆迁户数;开工完成率=已开工面积/规划建设面积;竣工完成率=已竣工面积/规划建设面积) 

    第五,社会管理方式加速转型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围绕着示范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津南区的社会管理方式正在加速转型,由原来的村委会管理体制转变为街道居民委员会管理体制。通过大力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津南区的农民将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其快速适应和享受城市环境带来的便利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第六,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津南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首先表现在政风的转变上。通过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宁可掉肉也不掉队的拼搏奉献精神,形成攻坚克难、奋发图强、拼搏进取的干事创业氛围。政风的转变和对民风的积极影响所形成的干事创业精神,已经转化为津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次,通过历史文化要素的挖掘和现代文化的引入,在打造津南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同时,启动了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小站练兵园的开发和《小站风云》电视剧的拍摄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展开,使津南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

    
五年来,津南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紧紧围绕着生态商务花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展开的。为了为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商务环境支持,津南区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第一,通过开发,把废弃的津南水库改造为集居往、旅游、休闲和水量调节功能于一体的商务活动功能区;第二,规划和建设海河故道湿地景观公园,为津南中心商务区的开发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依托宝成集团成立中日水环境技术研究所,启动中日环保示范区项目,把环境保护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相结合。 

    
第八,新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随着高职园的建成和和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陆续建设,天津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及其对高科技产业吸引作用的显现,将使津南区成为承担国家和天津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新的城市功能区。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学城不同,在海河教育园的规划中,明确加入了以高研园为代表的产业孵化和发展功能。围绕着海河教育园的开发和建设,津南将成为承担国家和天津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未来科学城,是支撑天津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和新的增长极。 

    
正在发生的质变昭示津南区新的发展阶段的到来

    
无论从经济数据还是从正在形成的城市功能看,五年来津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发生某种质变,标志津南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津南区正在探索的经济发展道路,不再是要素驱动的传统工业化而城市化道路,而是科技、文化和生态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对津南区五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探索津南经济和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仅对津南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实现意义,而且能够为其他区县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天津市津南区统计年鉴2000》、《天津市津南区统计年鉴2009》、《津南统计信息月刊201012月》和津南区2000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2] 
其中,公建已开工85.06万平方米,竣工44.36万平方米;还迁房开工632.99万平方米,竣工26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