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6日
刘刚(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李广文(津南区政府区长)
由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与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成立的联合调研组,通过对海河教育园、津南区各镇和深圳宝安、北京昌平和无锡山水城科教园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和比较研究,撰写了《区县要探索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来自津南区的调研报告》一文,表明在探索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上,津南区走在了全市的前面,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为各区县提供了示范和借鉴。课题的主持人为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和津南区政府李广文区长,课题组成员为津南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文锦,科长黄双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李强治、周建波、荣欣、李炎荦、邢佳。以下为该文章的第二部分“对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津南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2006年之前,津南区走的是一条传统要素驱动的工业化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集中表现为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城镇化。2006年之后,津南区走的是一条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集中表现为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工业园区向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氛围的孕育和生态商务花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从改革开放到2005年,津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沿着要素驱动的乡村工业化而城镇化的道路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乡村工业化,先后形成了冶金、金属制品、汽车配件、机械装备、微电子、服装和化工等产业,在乡村工业化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上走在了前列。与国内其他地方相类似,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并没有使津南顺利实现城市化。城市化的滞后,使津南难以抢抓2000年以来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新一轮国际化和深度工业化机遇,严重制约了津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2006年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津南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委和区政府科学分析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在认真总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9341”四大奋斗目标和“东进、西连、南生态、北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工业园区改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示范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是未来津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标志着津南区开始启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新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2009年3月北洋园的开工建设和2010年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正式宣布新校区建址津南,意味着津南新的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城市化新阶段的到来。海河教育园建设对津南的实质意义在于,津南区将成为代表天津城市发展未来的核心功能区,拥有了新型城市化的核心资源和新的驱动力。津南城市化和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动力,不再是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而是科技和教育。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高品质科技和教育资源的引入意味着创新型新兴城市的诞生和快速崛起。
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意味着津南开始走上了一条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津南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将围绕着这条新型城市化道路逐步展开。在五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津南区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试验,集中表现在:以双港、葛沽、和八里台为代表的工业园区的改造和提升、以小站练兵园和星耀五洲为代表的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开发、以海河教育园为主体的教育和科技研发资源的聚集、以北邮科技园和海尔创新园为代表的科技产业资源的引进、以海河故道为代表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随着探索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津南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新道路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