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津南区区长李广文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
人民网·天津视窗6月3日电:5月16日,《区县要探索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来自津南区的调研报告》(《报告》)在人民网天津视窗刊载,文章刊出后引起了政府、学界以及政策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 6月3日,人民网天津视窗就《报告》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独家对话了作者——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和天津市津南区李广文区长。 据介绍,《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是对五年来津南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研,并参照国内外若干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而成。 专访中,刘刚教授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区县经济要成为天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关键不要再走要素驱动的传统工业化而城市化的老路,而是走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刘刚教授指出,在此道路上,津南区走在了全市的前面,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做法可为天津的各区县提供示范和借鉴。 相对于观点鲜明的学者,天津市津南区区长李广文则显得更为务实和低调。 在专访中,李广文谈到,2006年之前,津南区走的是一条传统要素驱动的工业化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集中表现为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城镇化。2006年之后,津南区走的是一条科技驱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集中表现为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工业园区向科技创新园区的转型升级、创新创业氛围的孕育和生态商务花园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报告》中称,海河教育园建设对津南区的实质意义在于,津南区将成为代表天津城市发展未来的核心功能区,拥有了新型城市化的核心资源和新的驱动力。津南区城市化和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动力,不再是传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而是科技和教育。 刘刚教授推测,经过10年的努力,津南区或将成为国际知名的教育名城、科技名城、文化名城和生态商务花园城市。 津南区有别于其他郊区县,区长李广文用“四区联动”这样来描述“十二五”时期的津南区发展。构建海河教育园区与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民居住社区的“四区”联动。 毋庸置疑,海河教育园的建设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津南区的预期。正如《报告》结尾中所提到的,“如何充分利用城市扩张和中心城市功能外移的机遇,为各区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天津未来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天津市津南区区长李广文与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在交流。(摄影:杨秋煜)
天津市津南区区长李广文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独家专访。(摄影:杨秋煜)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教授接受人民网天津视窗独家专访。(摄影:杨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