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课题组: 未来粮食安全将面临三大挑战(下)

经济全球化,使国内粮食面临竞争压力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压力进一步增大。

课题组指出,目前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巨大落差,将使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报告数据显示,入世后,我国小麦和玉米的国内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2009年小麦和玉米国内价格为每吨235美元和269美元,而同期国际市场价格仅为每吨194美元和146美元。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将使进口农产品的价格降低,这样一来,我国小麦和玉米的竞争劣势将进一步扩大。不仅如此,国际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还表现在品质上,其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姚万军指出。

尽管国际势力渴望进入我国粮食市场,但实际上,通过粮食国际贸易满足国内需求难以实现。报告指出,世界每年的粮食贸易总量不足以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仅相当于我国粮食需求量的50%左右。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不可能依靠粮食国际贸易来保证自身的粮食安全,而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因此,对农业予以有效的保护和扶持十分必要。姚万军说。

应对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报告指出,要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三大挑战,首先是要要保护好耕地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要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耕地质量的同时,着力避免弃耕抛荒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课题组成员胡秋阳说。

他说,应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通过保持粮食价格合理水平,防止谷贱伤农,保障种粮收入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是抵御粮食危机的必要条件。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胡秋阳说,优先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把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这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报告还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建立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强化对国内农业的扶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农业支持补贴,即绿箱补贴,这是被国际规则所允许的,胡秋阳表示,另一方面,要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的时机和节奏,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