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黄原)由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原副校长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并用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国内外急剧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依然任务艰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措施很多,其中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发挥统计评价的导向作用是重要的方面。为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中心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一套尽可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指标体系,用以评价我国科学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其目的是引导、促进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
据了解,课题组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测度要素、16个二级测度子要素、40个更次一级的具体测度要素组成,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健康与卫生、教育、就业与收入、社会保障);“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治理、科技创新)。上述指标体系的特点是:既强调了第一要义是发展,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有利于矫正和弥补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的弊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在今日召开的“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暨科学发展指数研讨会”上,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致词并简要介绍了南开大学的科研状况。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课题组负责人
教育部党组成员顾海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司长杨京英、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长刘迎秋,以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