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霜北:金融动荡常态化和国际经济游戏规则重整期

20120113    来源:人民网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财政部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十余年,多年参与起草国家预算报告和重大财政政策课题研究。本文为其新著《人民币汇率怎么了》的后记)

欧美债务危机标志着全球经济进入金融动荡常态化和国际经济游戏规则重整时期。我们正面临国际经济治理中新而锐的任务。任务之一是寻求国际货币体系的锚。旧有的全球金融产品锚效应开始逐渐淡化,我们所寻找的国际货币体系新锚,至少现在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任务之二是这种步入过渡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进入加速重构期。在人民币崛起、欧元危机、美元走弱所交织的复杂货币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与冲突,汇率大幅震荡成为进入这个阶段的突出特征。货币政策协调愈加困难。任务之三是经济动荡在全球化传导过程中所释放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国家(地区)的社会治理面临不稳固的局面。任务之四是老龄化的问题将带来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传统福利体系在老龄化浪潮中间进行重组。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任务。

  可以预见,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带来美元走势的继续疲软。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而中国企业未来几年将长期应对外需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外部环境。最为重要的影响是美元贬值。实质的效果是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中国时刻都会感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如果美元持续走弱,新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最终选择人民币将是历史必然。随着人民币安全地位上升,人民币资产将继续上升为最具投资潜力的资产领域,“热钱”加速涌向境内,加剧资本的大进大出。

  在这新近构成的图景中,我们有三个判断。判断之一,主权债务危机是次贷危机的延续。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主要货币储备国发债、印钞,为肇事金融机构埋单,就是通过救援把债务从金融机构转移到政府。危机远未过去。全球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我们实不能小觑。判断之二,中长期通胀将成常态。在新一轮全球债务危机下,在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下,中国的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通胀成为一种常态。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理顺社会分配、进一步释放市场能力引领产业升级。判断之三,人民币升值的节奏至关重要。从贸易和加工为主导的低成本优势向产业优势进而金融优势转化是大国经济崛起的必经历程。关键是要掌握好本币升值的节奏,增进国家、企业和居民福利,保持内外部经济的平衡发展。

  本书中的一些观点,我们曾与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得到他们宝贵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老同事、斯坦福大学经济系的肯尼斯·阿教授、罗纳德·麦金农教授以及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的薛理泰教授。在研究经济治理的时候,他们曾经对中国的汇率问题给予了许多中肯的评论,在此深表感谢。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曾参阅了许多文献,吸取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很多学者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宝贵的调研机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张冬梅主任和她所领导的团队付出了辛劳,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亦有许多差强人意之处,还望大家批评不足、指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