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李娟】由我院周立群教授等著《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最终成果,也是我院研究人员对京津冀及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理论成果。参加研究和写作的有南开大学、河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
本书是滨海开发研究院学术团队近年出版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前沿报告》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两部著作的续篇和深化。全书共十五章,50万字。较系统地阐述了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产业同构、产业集聚与产业创新战略,政府推动和市场作用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区域发展非均衡与经济增长,区域竞合关系与京津冀三省市战略选择等。
中国的改革是分阶段推进的。每一时期和阶段要突破的体制障碍有所不同,改革的内容也不同。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理论研究既是总结和反思中国改革转型之路的重要内容,也隐含着探索今后改革发展战略的一些重要前提和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即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一个探索。
环渤海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后中国的第三增长极,以京津冀都市圈为核心引擎,是“承南启北”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新发展极。综观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三大区域面临类似的发展机遇和深层次问题。追踪和阐释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轨迹并把握其内在机理是破解中国新一轮发展、启示中国未来增长极发展的重要命题。
鉴于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课题组对正在快速变化和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追踪、分析、总结、概括,及时地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以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思想库”和“智囊库”作用。主动走出书斋投身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以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对策研究是本学术团队建设的特色和取向。
滨海开发研究院课题组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研究历时四年,课题组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张家口、唐山、廊坊、保定、沧州等地进行过实地调研,对滨海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曹妃甸工业区、黄骅港等进行过多项专题研究。先后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天津市委、市政府提交研究报告7份,其中《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极化与扩散》、《应高度关注京津冀地区战略发展的新动向》、《城际高铁对京津经济社会的影响及改进建议》等报告得到河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和市长的重视和指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滨海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马林靖博士新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来自新市民的声音——天津宅基地换房农民的就业与生活考察》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以天津市为例,选择宅基地换房示范小城镇华明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的就业、增收和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在研究方法上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的调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了大量样本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同时通过案例展示了研究对象丰富生动的变化,挖掘出这一深刻历史变迁的内涵。
作者通过时间序列模型、DID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分析了天津城市化对农民增收的效果,并就农民就业转型问题以及高城市化率地区可能面临的城市化质量的隐忧进行了探讨。为探索和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变革和农民的就业、收入、身份转变等问题,马林靖博士深入农村,先后到嘉兴、重庆、成都、河北及天津近郊调研和访谈农户,该书中的大量数据都是来自她第一手的调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