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群:天津滨海新区走出了一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新一轮的增长格局中,天津经济始终保持了增速高、质量好、可持续性强等特点,经济总量超过10000亿元,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中心城市的定位日益凸现。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环渤海及北方地区发展的新增长极。它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和“先行先试”正在探索一条全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为提升北方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协调发展摸出一条新道路。

从发展前景看,天津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系列深刻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总量扩张的“速度型”向产业提升、结构优化的“质量型”转变;在发展路径上由大项目、大产业集聚向大生产网络、市场网络的构建转变;在发展驱动上由要素投入向要素效率和自主创新效率转变;在发展格局上由滨海引领、新区突破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涉农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新格局转变。

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经济发展路径一般要经历集聚—扩散的发展历程。所谓集聚是指资源、要素由边缘区向中心区集中;所谓扩散是指资源、要素由中心区向边缘区转移释放。

正处于发展新阶段的天津,集聚效应强于扩散效应。“十二五”时期天津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会大大加快,集聚效应也会更为明显。但天津不能走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老路,而应该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发展之路,以新的探索处理和把握好集聚和扩散两者关系及其侧重点。

今后几年,天津及滨海新区的集聚效应将应是优质要素、高端产业的集聚,更是研发转化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生态宜居高地的构建。同样,该时期内“扩散”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的区际平移,而是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延伸、扩张、协作和合作,是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拓展和整合,是服务功能的综合放大。


(作者为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