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http://www.jfdaily.com/a/4287114.htm?refresh=1
大家好,今天我是个听众,并且没有接到邀请,是自动来的。(全场笑)不请自到,原因在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的吸引力太强大了!(全场鼓掌)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这是个太重要的题目,所以四位演讲嘉宾也都是重量级人物。论坛结束之际,组织者临时让我讲几句,我怎么居然也答应了?(全场大笑)
地球很大,有距离很远的不同的地区,也就有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在古代,因为距离的限制,远处的人们自然几乎不能往来,还有希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在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得大家不得不交流与互动;又因为卫星电视、喷气式客机、互联网的普及,彼此交流方便了,密切了。今天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是每一个国家,甚至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一个课题。
世界的文化是由各国、各民族来贡献的。中国如今拥有占世界21%的人口,我们对世界的文化贡献究竟有多少?我们难以回答,我们面临着挑战。你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越大,你的影响力就越大;你的国家越能得到世界的认可,你在地球上的作为就越有人赞成,你的国家和民族自然也自有应当的利益。但是我们遇到了困难。这困难是多样的,一是我们改革开放比较晚,人家了解我们还很肤浅,不解、误解之处还很多;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有利益的冲突和相互的抵制;三是我们汉语的确是比较难学,难以指望像掌握英语那样多的外国人掌握汉语,而语言是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
我在西班牙访问的时候,他们的国务秘书接待我。我给了他一个目录册,里面罗列了中国的西班牙语广播、西班牙语互联网站、西班牙语杂志。他说,我很感动,你们这么一个大国还照顾我们小国。他第二句话说,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做那么多的外语网站、杂志,因为世界上有25个国家(地区)的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是西班牙语,美国的西班牙人后裔比西班牙全国的人口还多,我们的电影、杂志到美国还要翻译吗?由此例可看出使用汉语的国家太少的困境,也看出我们办孔子学院的战略意义。
世界各国都在发展中,若想成为一个被尊重的国家,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它的文化被世界喜欢,而不是有多少军力,甚至不是有多少GDP。军力是你自己的,越大人家越害怕,GDP高,你也没有分给人家。小国受到尊重的例子也很多,你看一看,这样的国家必然是因为文化灿烂才被人尊敬的。撒切尔夫人说了,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文化输出,没有什么重要的思想影响力。这固然与她的立场有关——她曾被称为 “冷战先锋”。但是,我们也要问自己:我们为世界的思想宝库贡献了什么?今后我们要贡献什么?
我们在今天还靠利玛窦翻译的中国经典输出中国文化吗?还靠鲁迅所说的 《支那人气质》,就是史密斯在1900年写的那本书去表达中国人吗?为什么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了呢?那本书对他是个大刺激。那本小说以前的中译本都是删节本,现在的中文本是全本,书中说“中国人爱说谎”,还说了其他的“中国人的不好”,不过史密斯承认中国人勤劳、吃苦。不要以为史密斯就很坏,八国联军让中国给天价的赔款。史密斯对美国总统老罗斯福说,钱要得太多了,中国不堪重压,美国不应该这样做。美国就决定,已经交来的可以培养一批中国留学生,可以去办燕京大学。其他几个国家跟着也就放弃了没交的赔款,只有日本是不愿意放弃的。外国人不读利玛窦和史密斯了,也许会读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我们本土能提供什么呢?我们还是缺少能写出风行世界的《中国读本》的大作家。
我们当然要对世界文化作贡献,我们的俗语叫作文化“走出去”。走出去,人家接受不接受?好的文化不仅是走出去,而且到后来还会被“请出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各国争着买电视转播权,少的时候有70家外国电视台,多的时候有84家外国电视台。而我们到维也纳演出的民族乐队,有很优秀的,但也有不够优秀的,良莠不齐。我们曾经接到过我国驻维也纳大使馆的通报,说国内各地的民族乐队来得太多了,都在金色大厅里演,最后总结都说,“受到欢迎”,“观众起立,场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等等。通报说,须知这是人家的礼貌。(全场笑)还说,这些票卖不出去,送票也不容易。我们认识的人也很有限,因此,我们认识的外国人或华人都会接到很多张票。(全场笑)文化虽然不是商业,但是必须被市场承认。大使馆的建议是好的乐团每年来一两次是合适的,成群结队来,就搞坏了民族音乐的名声。
有一句话流行了很久,但这句话是不正确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怎么可能呢?这句话使我们懒惰:我们不努力也会自然地成为世界的?有这样的事吗?地方一个普通的小曲,首先是地方的,可能也是民族的,但中国都没走全,怎就会是世界的呢?(全场笑)有的地方剧团到了北京,谁去看?观众多是老乡。你再演几场,没人看了。在中国都不行,怎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荒谬不荒谬?(全场鼓掌)有人说这是鲁迅说的,我们查了,鲁迅没说过。(全场大笑)鲁迅是这么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把他这句话说全了,只有在本民族是优秀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全场鼓掌)(指了指台上坐着的演讲嘉宾马晓晖)如果马晓晖二胡拉得跟我一个水平,(全场笑)连家里人都不愿意听,怎么能出家门呢?一定是优秀的,才是世界的,而且在民族的、传统的基础上还要有新创意。所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非常懒惰的、不作为的思想,我们再也不要说这句话了。说空话,没有作为,没有出息!(全场笑,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