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产业集群崛起力促产业结构升级

  2007年以来,天津做出一系列部署,助推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效益提升。临港装备制造、南港石油化工、滨海新区航空航天、开发区和西青电子信息、开发区和西青汽车、滨海高新区新能源等六大产业聚集区布局,以支柱产业、大型集团及知名品牌三个层面的发展,推动了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工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了二、三产业配套融合,以高端产业大项目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源带动了地区服务业崛起。天津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成为地区经济增长主引擎。

  区域划分形成六大产业聚集区

  据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介绍,2007年天津确立了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打造标志性产业聚集区及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配套基地。

  记者在天津南港石油化工聚集区调研了解到,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使天津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了15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和华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加工基地。

  中沙公司副总裁张世忠表示,大乙烯作为建立在盐碱地上的石化项目,不占一亩耕地,不多耗一吨淡水,年耗新水量为零。其海水淡化厂则使用大港电厂发电机组的升温冷却海水,每年节约电力3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620吨。大乙烯环保投入超过20亿元,乙烯及炼油综合能耗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为天津地方企业提供15万吨乙烯和10万吨苯生产苯乙烯、5万吨丙烯生产丁辛醇、15万吨丁二烯生产ABSSBS和顺丁橡胶。初步测算,可拉动天津工业总产值4%以上,并带动下游产业及配套工程投资达1000亿元。

  据悉,目前大乙烯产品涵盖聚乙烯、聚丙烯等大类固体产品和21种液体产品,为下游天津大沽化工50万吨苯乙烯项目和40万吨ABS项目等十余家公司项目提供原料,橡胶、塑料、管材、中空制品、树脂类产品原料等自营产品销往周边40余家化工企业。大乙烯为天津南港轻纺城工业园生产提供了原材料支撑,该工业园主要承接周边石化中、上游产业资源,延伸拓展下游石化产业链,重点发展塑料制品、电子汽配、新型建材等轻工产品。

  目前,天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六大产业聚集区已形成了3个千亿元级产业聚集区,3500亿元级产业聚集区,其中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均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天津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及开发区建成自行车、地毯、绿色食品、白色家电等产业集群,形成了12个百亿元级配套产品基地。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周立群认为,从经济结构特征分析,天津二、三产业规模相当,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催生了大量配套设施及服务需求,促进了地区服务业发展,增加了地区吸引力、就业岗位及居民收入水平。

  培育大集团、大品牌支撑优势产业

  据天津市经信委统计,2007年以来,天津优势支柱产业成长迅速。

  2007年以来,天津做出一系列部署,助推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效益提升。临港装备制造、南港石油化工、滨海新区航空航天、开发区和西青电子信息、开发区和西青汽车、滨海高新区新能源等六大产业聚集区布局,以支柱产业、大型集团及知名品牌三个层面的发展,推动了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工业结构升级调整促进了二、三产业配套融合,以高端产业大项目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源带动了地区服务业崛起。天津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成为地区经济增长主引擎。

  培育大集团、大品牌支撑优势产业

  据天津市经信委统计,2007年以来,天津优势支柱产业成长迅速。

  周立群认为,天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产业及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产业,立足于地区实地情况而规划建设,依托区位及国家战略优势重点发展,以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第三产业,二、三产业联动丰富了经济结构,提高了地区经济抵御风险能力,保障了可持续发展。

  李朝兴表示,十二五期间天津将继续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实现产业规模、大企业集团、品牌建设及节能减排工作更上一层楼,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调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大做强天津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