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满:楼市调控不应伤及经济基本面(上)

2012年 6月 15日 中国窗

  调控政策不能”一刀切”
    记者采访中发现,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产学研专家,对于当下楼市调控的”一刀切”政策诟病颇多。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房地产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徐保满教授认为,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有好的一面,但亦会产生负面效应,为未来积累了一定的危机和风险。她认为,现行的调控政策不符合客观需求,也没有经过统计和调查。不考虑地方实际情况的全国”一刀切”会产生很多弊端。
    在徐保满看来,这种一刀切政策有点投鼠忌器。”因为改善型需求也是刚性的,一旦抑制,等于把购买需求向后推,与新生购买力结合,就像压缩饼干,遇到水分就会膨胀,届时一定会出现价格反弹。”她表示,如果一刀切政策延续下去,会造成摁下葫芦起了瓢,根本问题仍未解决。
    重庆某港资地产公司市场总监李先生认为,房地产调控”一刀切”是不明智的。目前只是冻结了民间刚性需求,而没有有效满足刚需。因此,只要调控一放松,房产价格肯定会大幅反弹。预计第一波反弹幅度在10%-15%之间。
    西安最大的本土地产商陕西荣民集团总裁史贵禄表示,调控最主要的目标应该是一线城市,最多扩大到二线城市。西部作为后发展地区,就不应该实行调控。他建议,首先国家应该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一部法律,限制房地产的合理利润,保持房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西安华英地产董事长李建英认为,限购政策在西部地区不合适,一个正常的老百姓家庭有两三套房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政策限制炒房者。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表示,就西部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投机是现象、刚需是实质。因为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其前提必须是存在刚需。要真正遏制房价,就要鼓励房地产企业大量盖房,包括保障房和商品房。只有充足的供应才可能真正遏制房价。
    成都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博士表示,国家宏调政策应区别对待,差异化发展,”一刀切”政策极为幼稚,无异于刻舟求剑。

  楼市调控不应伤及经济基本面
    中国房地产业已经进入了历史性的转折轨道,但转折是逐步发生的,最终将趋向常态化。中国经济无法承受房地产业突然、大幅的下滑,而政策层面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无锡市经信委华少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高房价如今已演变成突出的社会矛盾,显示房地产市场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积垢很深。中央对房地产业重拳整治,显示政府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不过他认为,从某种程度说,房地产业是中国第一大产业。因其所涉及的产业链特别长,涉及面特别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经济增幅的大幅下降,同房地产业的调控有很大关系,因为其相关联的产业也受到很大冲击,还包括各种税收收入亦受到影响。”
    无锡市发改委童晓寒亦向本报记者坦言,房地产业是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忽视这一块是不现实的。”从地方政府角度说,的确存在对房地产过度依赖的情况,但是突然让这个产业止步的话,对整个经济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一个两难的过程。”童晓寒指出,下一步,在调控过程中,应当考虑如何发展一些新型的产业来替代,包括改革现有的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度等。”这些需要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
    河南省商业经济协会副会长宋向清向记者表示,如果楼市调控从严状况继续下去,利好因素可能小于利差因素,从严政策的积极作用小于对经济、社会的负面作用。他认为,在确保基层消费者的利益和房价不报复性反弹的条件下,对楼市调控政策进行适度预调、微调可保证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是政策发展的趋势。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房地产调控不能脱离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房价既不能急往上拉,又不能往下打。这涉及到上下游企业的问题。一旦相关产业萧条,经济会出大问题。”她指出,房价的合理回归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区间。”不能超过GDP的增速,但也不能低于CPI的涨幅,总之不能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