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
天津OTC与证券交易所形成了错位发展,正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现阶段发展的需要,服务好天津本市的企业是天津OTC现阶段的目标。
记者:有人说,OTC这个平台相当于上市企业的幼儿园,您是怎么看待的,相较于证券交易所,OTC市场的优势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在交易中的风险,OTC市场如何掌控?
王建东:天津OTC这个平台可以说是上市企业的幼儿园,如果本市的一个中小微企业想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不仅很难具备相应条件,而且各方面的成本会很大,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对于这些企业的发展来说,地缘优势会占很大一部分,便捷高效是其生存的根本。天津OTC与证券交易所形成错位发展,正好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现阶段发展的需要,服务好天津本市的企业是天津OTC现阶段的目标。
如果说独到之处,我认为很多东西就像电脑的配置一样都是大同小异的,而企业的不同在于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和管理水平,这些东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各家都有各家的道行。天津OTC相较于全国其他股权托管类交易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金融市场的了解,能够审慎地、有规划地、科学发展地经营这个市场,认认真真地搭好融资平台,为企业服务。
对于风险管控,更多的我们还是通过中介机构和企业自己重视。我在香港工作时了解到,港交所的做法是把所有的投资者当“傻瓜”,由它去审查所有的企业,但是这需要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框架。我们作为一个交易市场要做的事就是搭一个台,考量更多的是企业自律,同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来调查企业是否合法经营、合规经营,因此现阶段我们主要针对成熟的投资者,这也是对买卖双方负责。
工作思路
我觉得,总是站在潮头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投资都是这个道理。想想当初离开中行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这样平淡地走过。
记者:您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上是怎样的思路?是什么促使您进入金融行业的?
王建东:我记得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之前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到解放北路的中国银行去找人,看到当时中行的办公大楼很气派,员工的面貌也都很好,当时银行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学金融将来就能到这里工作。随后我就报考了南开大学金融系,那时金融还不是很热门,毕业后,争取到了去中国银行工作的机会,最开始在支行锻炼一年,然后回到了分行综合计划处。1992年,中行信托成立证券部,我当时就报名想要参加,但是单位没有同意调走。1993年,金融机构开始分业管理,中行的信托从银行业务里面分离,我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证券行业。
我的内心始终充满了对这个行业的热切期盼,1996年下半年,我有幸来到了世界级金融中心——香港,在那里学了很多东西,开了眼界,那时大陆很多业内人士都没见过招股说明书,而我却在一年内通过不断学习成功撰写了一本厚厚的招股说明书。艰苦的钻研和勤奋的学习,使我逐步积累了站在资本市场潮头的能力。不久,我接触到了保险业,了解了它的基本发展规律,对这个朝阳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于是,积极推动筹建渤海保险,在市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很快便宣告成立并步入正轨。其实做保险的时候比较操心,毕竟是一个产业经营,那时候天天期盼风调雨顺。而在天津OTC就是做一个创业、一个创新,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无章可循,我们就是要做一些超前的事情,把事情做在别人的前面,不要怕失败。
我觉得,总是站在潮头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投资都是这个道理。想想当初离开中行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轨迹就这样平淡地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