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望:中国需要发挥的优势是市场优势

   201276下午,由清华管理评论主办的“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WTO多边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坤望在论坛上表示,从需求方面来讲,中国需要发挥得优势是市场优势。由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垂直的整合扩展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水平整合,只有这样东亚一体化才能开始像欧盟那样出现一体化之路不断深化。

     

 

 

李稻葵我想再请教一下李坤望教授,在你看来,现有的体制显然的是由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内逐步的推动形成的,这个体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是约束的?多大程度上还可以为我们继续发展所用?能不能在现有体制内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对于现行现在的经济大国像美国还有欧洲的大国,对他们来说能不能接受?我想请教这个问题。您的文章专门谈到了WTO多边合作。有请。

李坤望:谢谢稻葵,刚才提到了世界的规则问题,中国崛起之后面临现有的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的规则如何来应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还无力重新建立新的体制跟美国相抗衡,这不是因为单纯中国的实力对比的差异,在中美形成两大政策,在很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可以看出来,美国的抢占,中国在相当长时间仍然是一个跟随者。领导者和跟随者的角色。但是在这种体制下,中国如何来发挥自己的作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中通过自己的贡献来逐步奠定自己在世界经济舞台强国的地位和形象,逐渐由这样的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这样的领导不是替代美国,至少能够像有些国家在G20中,中美是G2,其他都是零。所以我们需要有耐心来面对这样的外部格局。

中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策略发挥作用呢?结合前面的主题发言,我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在过去3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什么呢?主要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低价商品的消费。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供给方面,廉价的劳动力要素等,在这一块我们讲的技术也好,资本也好,劳动力和人口红利逐渐的消失,中国在世界不是主要的产业技术的供应体,中国资本流出现的越来越多,中国国内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约束有关,金融供给不足导致大量的外流。从需求方面来讲,中国需要发挥得优势是市场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扩张,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领者和推动力,更多是基于自身快速增长,所以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提升但是不能像美国一样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增长,如何成为带动其他经济体增长的发动机?东亚一体化发展非常快,现在已经超过220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签署或者正在谈判,还有一些正在酝酿和评估当中。但是我们看看东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过分强调以生产为中心,还是延续了传统的通过投资这样的渠道来进行区域的整合,这种整合更多是垂直型的整合,东亚各国和经济题通过双边一体化来强化自己在这样的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上游和日韩签署,下游澳、新、欧盟、美国等这些市场。所以东亚的垂直的一体化需要在水平的整合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放弃以生产为中心的垂直整合的模式,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水平整合。而在这里面,对几个大国来讲,首先日本做不到,日本在产业链中是技术的提供者,但不是主要市场,它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美国介入重返东亚,在经济上提出TPP但是美国提出涵盖范围广泛的FTI是其他国家难以承担的。

美国这种套餐式也不符合其他国家,从现有来看,跟美国签署的FTI了,韩国虽然签署生效但是困难重重,新加坡没有能力,现在唯一的是中国,中国将来通过市场的优势,有传统的以生产为导向的垂直的整合扩展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水平整合,只有这样东亚一体化才能开始像欧盟那样出现一体化之路不断深化,发挥作用了以后将来在世界上中国同样也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谢谢大家!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