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公共外交的目标是消除世界对于中国的误会

来源:参考消息网

韩国《中央日报》近日刊发专访72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的文章。文章指出,从1998年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开始,赵启正一直在做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事情。

问:今年是韩中建交20周年,但两国国民的感情似乎与以前疏远了,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实际上,我在中国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对韩国的反感。网上部分青年发表过激言论,但我觉得他们的观点不能代表全部中国人。他们不仅挑国际的毛病,对本国也有不满。”

问:今年3月份,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曾说“一部分中国的老朋友也不再为中国鼓掌了”,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我不知道她说这句话是指什么。不过我认为,李小林女士这么说,应该是提醒中国人要注意了,要防止自以为是和骄傲。要是骄傲了,不像以前那么谦虚了,别人当然就不鼓掌了。”

问:今年5月,国务委员戴秉国曾说“小国也不能欺负大国,像菲律宾”。中国执政当局该不会直到现在还以“朝贡体系”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吧?

答:“‘大国’、‘小国’ 这种词我是不会用的。‘大国’指什么?是按照面积大,人口多,GDP高吗?这个分法本身就有歧视的问题。我个头大,你个头小,这就是歧视,最好不用。我曾说过中国要防止‘大国主义’。稍微有点富裕了,如果就讲大国主义,就容易被人孤立。”

问:中国的形象带有两面性,一方面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社会行使着莫大的权力,一方面又总是自称发展中国家,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中国是一个多面体,有些东西从正面看很大,从侧面看就很窄了。中国有几件华丽的外衣。一是北京上海,很漂亮,很好。还有两件短期的华丽外衣,一是奥运会,一是世博会。但是你看内衣呢?看看西北地区,看看小的城市。北京的胡同里,也有很落后的。虽然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第二,但人均GDP是全世界第100名,很落后。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

问:中国公共外交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中国为世界展示的公共外交的魅力是什么呢?

答:“中国公共外交的目标是消除世界对于中国的误会,增进理解。中国希望在国际社会上提出一个‘和’的思想。有peace的意思,还有corporation的意思,最接近的英文还是和谐(har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