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向荣: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天津广播网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滨海新区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新区坚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在“先行先试”中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

设在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的工银租赁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开设了我国首个单机运作飞机租赁业务,打破了国外租赁公司垄断局面。公司研发创新部总经理李涛告诉记者:公司在2008年就开始和东疆保税港区一道探讨突破现有金融政策,创新发展租赁业务。

(出录音:我们和东疆率先开创了保税区租赁业务,船舶租赁业务我们基本有两种租赁模式,一种是如何帮助国内这些船厂开拓国际市场,另外一种模式是利用国际大环境,做这种两头在外的租赁业务。充分发挥中国目前的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东疆作为国务院批复的这么一个金融综合试验区,确实在租赁业务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使得我们的业务能够快速的发展。使得我们的业务立足国内的同时快速打开国际市场。)

为了使区内企业快速孵化、成长,滨海新区还成立了政府创投类企业8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6家,科技担保公司9家,推行了股权激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等一系列支持企业投融资的创新举措,推动滨海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坐落在滨海高新区的福丰达公司是一家把3D技术卖到好莱坞的文化科技企业,董事长刘勇告诉记者,正是依靠滨海新区期权换担保、发行集合信托等金融创新模式,福丰达突破了资金瓶颈,目前正在从向国外提供技术的单一模式,向影视制作、产业投资等全产业链转型,营业额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出录音:从08年到2010年之间,我们公司将近两年时间都没从银行融到一分钱,然后我们从2010年开始,园区出台一个用期权换担保的模式,解决了我们企业资金问题,通过第一笔融资用期权换担保以后,到发信托之前,我们企业整个的营业额是2000多万,到今年发行信托以后,不是发行一个5000万嘛,但今年年底,预计应该在1个亿左右的营业额。)

片花:近年来,注册在滨海新区的股权投资基金及管理企业超过2000家。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128家。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突破100家。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交易网络覆盖全国。中新天津生态城16家企业实行意愿结汇。落户在滨海新区的融资租赁公司达到209家,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南开大学经济系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邓向荣认为,在国家整体金融创新的战略推进下,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新是结合天津自身优势,以创新拉动,聚集、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打造与建立北方金融中心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出录音:第一我们是产业聚集带动金融聚集,都是围绕支持第二产业的持续性发展、支持滨海新区的产业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围绕这些来做的。第二点我们是重点突破选择性创新而不是全方位创新。我们至少做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以基金支持产业为带动的,这样一个金融创新。像渤海产业基金,船舶产业基金,类似基金我们在全国也是走在前边的,有很多的经验。第二,融资租赁,特别是在船舶的融资租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第三方面就是新金融的带动。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传统金融不一样的交易所,这些交易所目前都在做着创新探索,这些创新探索为国家未来的金融创新的支持政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依据。)

近年来,滨海新区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大力推进金融企业、金融市场、金融开放,初步实现在融资租赁、私募基金、外汇改革等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以于家堡金融区为代表的新区金融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一系列的创新与突破不仅使滨海新区在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占得主动,更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

(记者张颖,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