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总部经济是土地约束和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生态城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发展总部经济,摆脱了对各类物质资源的依赖,对自然资源禀赋的要求不高。但是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大量的科技、信息等知识资源,要求城市具有服务配套、功能配套等现代服务功能。公司总部、尤其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选择区位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临近庞大的消费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通信条件、高素质劳动力聚集、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高效的政府效率、有益交流的平台和文化氛围等,甚至对城市在全国的行政等级和政治影响力也有要求。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主要集中在京沪粤等地,特别是北京、上海两个特大城市。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京、沪、粤为龙头的“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吸引地区总部的态势。这主要缘自于跨国公司入驻中国进行区位选择时, 其关注焦点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基础设施、税收优惠等扩展到了该地区是否具有制造和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企业群密集、跨行政区经济带规模大、投资者生存发展的机会多, 还有当地整体企业文化是否亲商, 等等。而京、沪、粤三地, 特别是京、沪两地在上述各方面的诱惑力明显优于其他城市, 再加上京、沪两地相继出台了鼓励设立地区总部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专为地区总部服务的总部基地等, 促使地区总部主要集中于京、沪、粤三地, 特别是京、沪两地。
从对北京和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分析来看,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包括上海在内的其他省市不能相比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不对称性”,因此吸引了一些需要更多地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以及科研能力强的产业,比如电信设备产业以及一些新兴产业,而以其他产业为辅。而上海拥有良好的港口、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历史的积淀,吸引力大量的制造业、金融业、商业、贸易、物流等产业,特别要注重吸引来自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一些地区总部。这种态势可以在更多吸引地区总部的基础上,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促进外部经济性,最终迎来总部经济。在国内企业总部的选择上,对政策较为敏感的IT类企业如联想等总部在北京,国资委下辖的众多央企,由于历史因素,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36家央企中, 有104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上海集中了大量国内大型制造业总部和3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最为活跃的省份,广东则集中了大量的民营企业总部。
而对总部在城市内区位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内部,各公司的总部又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区域。如北京的总部集中在金融街、中关村、中心商务区、丰台总部基地等地区;上海的总部则集中在陆家嘴、徐家汇、南京西路等有限的地区。广州的总部也集中在天河北、珠江新城等区位优越的核心区。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和分布区位如下表所示:
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总部经济发展情况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规模
构成
|
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 43 家中国上榜的公司中,有26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36家央企中, 有104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已达到165家, 占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总数的40%。
|
2011年末,总部达到353家,投资性公司240家,外资研发中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心334家。中国 500 强企业 31家、中央企业 100 多家(包括 6 家央企总部和 100 多家地区功能机构及运营中心)、民营企业 500强 17 家、上市公司 300 多家。
|
截至2011年底,广州市累计吸收224家世界500强企业(包括192家外资,32家中资)投资设立598个项目,投资总额350亿美元。2011年,广州认定首批总部企业220家,其中内资企业142家、外资总部53家、金融总部25家。
|
代表性总部
|
IBM、松下、LG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等实力央企;联想、百度、建龙重工、物美等实力民企
|
爱默生电气、通用汽车国际运营总部、IBM新兴市场总部、拜耳的材料科技事业部等大型制造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宝钢集团、国家电网、交通银行、东方航空等实力央企,复兴高科、东方希望等实力民企
|
众多知名快消品跨国公司如安利、雅芳、高露洁、等,国有实力企业例如南方电网、广汽集团、广州钢铁设在广州;大量的民营企业总部例如恒大地产、富力地产等也集中在广州
|
空间构成
|
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商务区、丰台总部基地、东二环交通商务区
|
陆家嘴;徐家汇;淮海中路;南京西路;张江、金桥、等开发区;世博园
|
天河北、珠江新城、环市东、电信广场、中华国际中心、越秀城市广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