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薄文广副教授新书《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对比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90年代中国长三角开发开放的龙头,浦东新区已经从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落后地区发展成为了上海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最重要支撑。
2006年国发20号文件《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出台正式标志着滨海新区成为即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浦东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滨海新区甚至天津市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近五年来,天津经济保持了年均16.5%的增速,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滨海新区更是以平均超过22%的增速领跑全国,成为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在2009年下半年,滨海新区已经准备要自豪地宣布09年滨海新区的GDP将超过曾经作为第二增长极标志的浦东新区,这对于滨海新区地方政府而言可能是一次值得大张旗鼓宣传的良好机会,但是,由于浦东新区10月份合并了临近的南汇区,导致滨海新区09年GDP仍然落后合并后的浦东新区200多亿,但是其增速却远快于浦东新区,2010年滨海新区GDP超过浦东新区300多亿,且现在两者的经济总量差距越来越大,然而在2010年的新闻媒体上也没有看到滨海新区超越浦东的自豪,这一方面可能说明着滨海人的成熟,另一方面,如果深入两区的发展实际,就会发现两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推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单纯的经济总量比较其实已经失去了许多意义。
对这两个中国发展较快的代表性地区发展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比较无疑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可以为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丰富和鲜活的素材,而且可以为中国众多的后发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刚好在同期,课题组承担了一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研究室的委托课题,他们希望我们能够就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进行一些系统的比较,课题组承担课题后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初步决定在以下方面对两区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两区的发展背景和条件、两区的综合配套改革、两区的产业发展、两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两区的开发模式、两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我们都试图能够从两区的发展实践中进行一些总结和理论提升,比如在两区发展背景和条件部分,我们认为:“相对于浦东新区自上而下的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更多是自行改革而后获得认可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自上而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国家根据国家总体战略考量以及当地所处位置和当地发展阶段而主动提出的,因此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规划师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制定出最大胆的规划,甚至可以越过某些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主要是根据区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比较优势,采取渐进式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因而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需要更大的胆略和勇气、以及更高的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讲,滨海新区的自下而上而后获得认可的发展思路更加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政治生态使得中央政府不可能也不会像当年开发上海浦东那样动用全国的资源来推进某个地方的开发与开放,使其具有独享性政策和优惠,特别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更多是从以前的单极驱动转向多极增长。而这个变化对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游戏规则的变化,“聪明的”地方政府善于获取和利用好先行先试,而“被动等待”的地方政府则会发出中央政府只是口头重视而没有具体行动的抱怨和牢骚。因此在书中,我们加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对地方政府的政策含义这一部分,并以滨海新区的发展实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另外,虽然天津的经济总量近些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多阻碍的因素,我们也尝试能够对天津和滨海新区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我们更好地知道和理解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够找到更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