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心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黄渤海地区的转移,环黄渤海各省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环黄渤海地区将呈现各省市的定位愈加明确、发展中心向沿海进一步集中、“一极多点”的区域竞合新格局。
滨海新区和韩国新万金地区在开发战略和发展路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滨海新区在开发开放战略和招商引资安排对于韩国新万金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可资借鉴的经验:重视规划和布局,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建立“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创造优良的环境;“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结合,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灵活招商”,制定宽松灵活的招商政策;重视对海内外宣传推介,为招商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中国环黄渤海地区发展新格局
“十一五”期间,中国环黄渤海各省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2010年,中国环黄渤海三省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25%,占全国GDP比重达25%。进入“十二五”时期,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省市定位将愈加明确,与国内外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愈加密切,将初步呈现出京津冀一体化、辽宁半岛、山东半岛多极增长的新格局。
第一,各省市的发展布局和战略更加明确。
“十二五”期间,中国环黄渤海各地区都重新梳理和调整了发展战略。北京将进入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并以文化之都、国家创新城市、生态北京、绿色经济等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天津市将继续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坚持实施“三区联动”和“三区协调”的城乡统筹机制,全力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河北省将强力推进“一圈一带一区一批”建设,将与京津在资源配置、智能分工、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上升到战略高度。辽宁省将以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建设两个国家战略为引擎,以贯通沿海与腹地的沈大经济带为战略轴线,带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双擎一轴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山东将以“黄河三角洲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为载体,以构建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为目标,重点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带、胶州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带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新格局。
第二,各省市重新定位为区域合作赋予了新内涵。
各省市的重新定位为区域经济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区域合作倍受重视。各省市将交通、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规划普遍置于区域格局中定位审视,如不约而同地在规划思路中提出交通、旅游、物流合作。高铁、高速公路体系的完善也为省市间的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腹地支撑,需要通过借助津冀的合作以实现在环境治理、产业升级、服务功能提升的要求。拥有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山东也将通过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现代物流等项目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实现区域合作。辽宁省会借助沿海经济带及沈阳经济区的“沿海优势”和“雄厚重化工业基础”所形成的互推机制从整体上推进环渤海与东北地区的合作。从合作主体看,区域间合作已由政府拓展到市场主体,企业、商会、民间组织间跨地区合作日益密切。
第三,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呈现。
“十二五”期间,中国环黄渤海各省市发展重心沿海化进一步显现。津冀鲁辽四省市在沿海地区摆重镇、布重兵、出重拳,其开发区、临港工业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大部分布局在沿海,这使发展重心在地域上向沿海集中。各省市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速度快于内陆地区,并已成为区域竞争的前沿阵地。沿海省市均依托沿海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并布局和构建新型城区、经济带和产业带,形成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内陆腹地经济发展格局。
河北将建设综合大港作为向沿海强省跨越的重大举措,将秦皇岛、曹妃甸、黄骅等综合港口的建设作为东出西联的出海口、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获批,也将为沿海地区的开发建设增添新助力。山东“蓝色经济区”不仅涵盖了三千公里海岸线上的十多个城市(区),而且提升了这一北方强省在“环黄渤海”和东北亚的战略定位。辽宁在渤、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布局“辽宁沿海经济带”,向南比翼滨海新区、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沿海区域,向北依托辽、吉、黑、蒙等腹地优势,以沿海突破带动腹地。其“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进一步拓展了“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环渤海沿岸)的发展空间,凸显了其带动东北地区对日韩等国家的新一轮开放的国际化战略。
第四,区域发展呈现“一极多点”、“三足鼎立”的竞合格局。
环黄渤海地区是一个复合型经济区,区域内呈“一级多点”、“三足鼎立”的格局。京津冀都市圈、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大板块将分别以天津、大连、青岛三大航运中心为依托,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辽宁沿海规划”、“黄河三角洲规划”、“蓝色经济区”等国家战略为载体,形成多元、多级竞争与合作格局。
区域竞合关系将由各城市间“单点之争”转向城市群“结网竞争”。一方面,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大城市群分属三个独立区域,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合作共嬴日益成为内部共识。另一方面,城市群之间则竞相抢占开放和发展先机,借助港口枢纽增强对周边和腹地的带动。因此,将形成城市群内部“合作优于竞争”,城市群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的区域竞合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