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俄罗斯入世对津俄经贸往来的影响
从俄对津产品出口看,俄对机电产品的进口关税分为5%、10%、15%和20%四档,根据入世的相关承诺,在未来2-3年过渡期内,俄对技术设备的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7%以下,这将有助于提高天津机电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天津机电产品对俄的出口。同时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等也是天津出口俄罗斯的重要产品,且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这类产品主要均由非国有企业担当,阻碍中俄之间贸易发展障碍的“灰色清关”等问题在俄罗斯入世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无疑会促进津俄之间的纺织品等贸易往来。但同时会加大一些低端的、只凭价格取胜的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成本。俄入世将有利于天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俄市场的需求和潜力很大,针对俄罗斯市场及时优化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是扩大对俄出口的可行选择。
天津对俄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各种矿物制品,进口主要是满足天津石化和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需要,这类进口的增减受到俄方对资源出口的相关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加入WTO后,俄决不会满足于中国仅仅作为其原料、资源的单纯需求商,而希望通过发展下游产业来获取更多的增值收益。从短期看,俄会调整和放宽政策以促进天津进口俄的资源型产品,从长远看,天津相关企业应加大与俄相关企业的技术和资本合作,由单纯索取其自然资源转向共同开发资源类中下游产业,以此推动中俄合作和自身的产业升级。从发展趋势看,中俄在各种矿物制品方面的合作空间很大,我方具备技术和深入加工方面的某些优势。同时天津与俄相关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建立互信互惠机制。
从津俄双边投资看,截至2011年底,我市累计实际使用俄资1419万美元,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额的0.02%。累计核准在俄设立企业(机构)38家,仅占全市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0.023%。总体看,津俄之间的双边投资处于极低的水平,津俄双方间的经贸往来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而非彼此的对外投资,这种状况多年来没有大的突破,这也是天津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一个短板。
入世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投资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都将增强,这将提高天津企业投资的信心,有利于对俄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同时,按照WTO相关承诺,俄罗斯在工业品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同时,将会陆续开放金融、保险、银行等服务领域,天津对俄投资的空间将会进一步放大。但俄罗斯在劳务输入、税收和签证等领域可能会存在的一些人为限制,在初始阶段对俄直接投资会有一定的风险和摩擦,但对俄投资也不是都是馅饼,水深、浪急、鱼肥依然是形容俄罗斯市场的最好表征。
三、寻求和把握津俄战略合作的新契机
1、中俄两国领导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要重点推进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以及装备制造、航空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战略性大项目的合作。天津应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并进行前期谋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和洽谈工作。上述行业正是天津市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借助国家对滨海第三极的有利定位,主动承担中俄战略性大项目中的项目试验,做好先行先试。不失时机的促进中俄大飞机等项目落于天津,以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天津航空航天产业的稳定性。同时,积极谋划在造船、重型机械、冶金(钢管)、物流等方面的项目合作,争取在中俄经济合作方面有新的突破。
2、鉴于天津传统的出口市场美、日、欧等短时期内经济放缓,市场收缩,天津外贸进出口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应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列入未来外贸开发的重点,加大对俄市场的调查和出国组团招商参展,积极开展与俄地方政府沟通和交流。同时在外贸政策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开拓新兴市场政策实行统一打包支持,包括在组团人员费、展位费以及出口信保等方面给予倾斜,力求降低企业对俄走出去的成本。
3、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密切追踪俄罗斯入世后出台的各种贸易和投资政策和措施,启动俄罗斯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鼓励和引导高校、社团组织及商会、协会等开展对俄罗斯的专项研究,举办津俄及东北亚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并及时把相关市场信息传递给企业。同时积极构建对俄风险投资支持评估体系,更好发挥贸促会、行业协会等各种行业和中介组织对俄投资中的前期评估和组织协调作用,降低企业对俄走出去的风险。
4、鼓励国内相关企业加快对俄的投资步伐,优化对俄投资结构、投资方式和布局。对俄投资应注重打团体战,注重从长远利益出发,采取整理合力量出击的策略,以大企业为主,协同中小企业,带动企业组团式开发。同时注重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结合,通过投资开发拓展在俄市场规模,注重参与俄资源的深入度开发,发挥天津大型经贸企业的资源和渠道优势,积极扩大国内紧缺资源和产品的进口,使俄罗斯成为我市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
(薄文广、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