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90后大学生留学所面对的困扰
1、海外名校竞争加剧,能否申请到理想学校成留学最大困扰
能否申请到预期理想学校,成为对于90后大学生留学中的最大困扰和最重要选项。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关于留学最大困难的选答中,很多人都先选择语言、费用问题或独立生活能力问题,但随后又修正了自己的选项,且无一例外的改为对能否申请到预期学校的担忧。这表明,尽管语言和费用问题仍困扰很多同学,但综合来看,申请到预期满意的学校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和最重视的问题。
2、留学中介作用日益显著,但中介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
调查显示,在中介影响下决定留学的人数占被调查者的10.84%。可见,中介机构对留学决策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截止到2012年8月全国有合法留学中介机构448家,遍布30个省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尤为集中。中介机构在留学指南、语言培训、申请资料准备、留学移民、国际游学等方面为留学生提供了大量、全方位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的真实程度也有所争议。本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所了解到的留学信息真实程度选项中,有41%的学生选择真实度为20%-50%,有42%的学生选择了真实度为50%-80%。许多大学生对于留学中介所提供信息的真实程度持怀疑态度。
3、“小海归”就业难问题凸显,“北上广”模式受挑战
在传统观点中,海归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顺理成章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近年来归国人数的激增(如图3),这一判断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留学归国待业即被戏称的“海待”问题已成为就业市场的新热点,特别是在一线城市。留学归国人员改变了市场的人才结构,也给海归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图3 历年留学归国人数
调查显示,大学生留学归国后的首选工作地点仍是京津沪等沿海一线城市,比例为77.94%(见图4)。一方面由于一线城市的经济条件与发展优势能够吸引留学归国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海归们对于自身的竞争力比较自信,渴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海归们的社会关系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这也是他们选择“北上广”的原因之一。然而一线城市人才密度过大造成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就业难、就业专业不对口、起薪过低等。就业形势不明朗也给准备留学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困扰。
图4 留学生归国工作地点选择
调查显示,就业地点的选择已开始呈现多样性态势,有16.99%的被调查者选择中西部城市以及小城镇作为自己发展的地域,这不仅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也是90后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理性思考的结果,是脚踏实地做出选择的体现。
三、引导支持留学的政策建议
1、提倡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留学及签证申请
留学中介在大学生出国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留学中介资质参差不齐,某些中介还存在文书批量生产的问题。建议留学中介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相关部门也应对中介的资质和收费进行规范,制定系列服务标准,并逐步制定完善的监管措施。同时大学生不要盲目依赖中介机构,要善于利用多种渠道查阅相关信息,独立自主地准备留学申请资料,以提高自己收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留学生活做好准备。
2、加强学生与海归们的信息交流,引导学生做好留学规划
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留学的引导和支持,如开展留学归国人员走入校园活动,加强海归与在校大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获得准确有效的留学及海外生活信息。此外,学校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留学期间的学业规划,及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邀请有经验的人员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留学信息交流的平台。
3、鼓励设置专门贷款支持留学
据统计,大学生依靠银行贷款负担留学费用比例为7%。虽然各大银行都提供与留学有关的贷款服务,但大多数属于消费贷款,贷款利率高且不易获得。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设置专门留学贷款并适当降低利率,以使更多学生获得接受海外高等教育的机会。
4、加强引导帮助,促进海归合理选择工作地点和职位
目前许多城市都出台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留户就业,但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博士学历或在海外有数年工作经历的“大海归”,而为数众多的缺乏工作经验的“小海归”却难以被用人单位认可。笔者建议应加强对海归就业选择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归国留学生合理选择就业地点、行业和职位,发挥其语言和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的优势。二三线城市在人才引进上应不失时机地吸引这一群体,在留学派遣、户籍管理、岗位设定及创业平台等方面为小海归提供优惠政策。特别是私营、小微企业要以更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小海归。
课题组组长:裴蕾、周立群
课题组成员:高畅、张乃中、赵军、王继然、张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