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财经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出席峰会并发表讲话
但是取得这样一个大成绩的同时,我们确实也非常清醒的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内部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至少东西部存在巨大的二元地理差距。二元地理差距是过去发展遗留到现在需要纠正的不平衡。但对下一步发展恰恰构成了发展潜力。如果前三十年经济增长主要靠东部发展支撑,三十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10%,今后西部的发展可能使中国保持10-20年的快速发展期。
一直以来东部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借助于国家东部率先发展倾斜的政策的有力推动,所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西部在以下若干方面的确差距还是很大的。第一经济增长速度差距较大,2005年之前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西部,东部平均在15-21%,西部在13-17%,差距是很明显的。东西部地区的增长贡献率也有差距。90年代西部12省的贡献率只有15%,东部的贡献率在50%以上。第二经济总量差距不断拉大。06年东部10省生产总值12.8万亿,西部12省是3.9万亿,相差8.9万亿。2010年,东部地区的生产总值是23万多亿,西部地区是8万多亿,差距上升到了15万多亿,差距从绝对数上看是在拉大,人均GDP2010年西部是22476元,是东部的0.485。2010年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982亿,是东部的0.534。
西部地区的融资总量与东部地区比还是偏小,这是一个差距。第四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西部地区2010年是27332亿元,不到东部的三分之一。第五外向程度,西部偏低,2010年西部货物进出口总量1283.9亿美元,仅仅是东部的二十分之一。与西部地区的面积和人口极不相称。基础设施这方面,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举几个例子,比如在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西部仍然是瓶颈。限制了西部的发展,也限制了外部资本进入西部。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障碍,2001年西部的铁路密度,邮电业务总量分别、每平方公里长度是东部的23、21和41%,由此可见东西部的差异。
很多外国专家来北京,只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并没有看到全国中国的真实,并不是全部。最近若干年一个好现象,是在经济总量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西部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开始上升了。由06年的17.1%,上升到2010年的18.6%,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上升到25%以上。近几年在上升,表明西部地区的经济上升速度也快于东部,今年前三季度显示这些数据更加明显。上海北京的GDP增长速度普遍在7%左右,排在全国31个省份的末位,低于全国7.7%的平均值。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10%,重庆、贵州的增长速度甚至高达13.8%,所以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明显的信号,预示着西部的发展潜力在逐渐得到释放。从产业结构和其他特征看,东部地区已经进入到制造业、服务业拉动更快增长的时期,形成了一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逐渐向消费引导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