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利:缓解融资难 资金拆借可救中小企业?(上)

 

2013年03月21日   时代周报
 
过去几年来,尽管没有过中小企业“倒闭潮”这一说法,但在现实中,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现象却从未停止过。种种迹象表明,融资难是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应允许企业间资金拆借
全国工商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下同)的60%,提供的税收占50%,外贸出口占68%,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为各级地方财政提供了80%左右的收入来源。中小企业完成了我国70%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可以说,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缩小城乡差距,扩大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政策收紧、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中小企业目前正经历严峻考验。“中小企业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中央高层密集赴沿海调研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确遇到了不少新困难和新问题,有些还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一直说但一直没有解决的融资难问题、创新升级问题等,需要格外引起重视,否则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连锁效应。”张玉利警告说。
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彭静看来,尽管国家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某些特定行业的中小企业或者中小企业的特定项目制定了营业税减免的优惠政策,但中小企业目前仍面临着种种困难,尤其是市场准入难和融资难。
彭静为此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配套法律体系的若干建议”的提案。
“我有一个很大胆的提议,就是允许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资金拆借,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针对近年来私募基金进入中小企业后出现的私募股权投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较强、难以监管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彭静还希望能制定一部规范私募基金对中小企业投融资行为的配套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