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特点与取向(上)

 

——基于天津市十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南开大学课题组
对天津市10所院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问卷调查显示:网络使用呈现刚性需求、“触网”低龄化、网络社交成主角、电子商务成新宠等特征。网络参与是了解和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并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和“第一实习基地”。同时,存在着网络新闻“快餐式”浏览、网络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需求、校园网使用率参差不齐、社会实践与求职实习受到冷遇等问题。
课题组建议:追踪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特点及取向,把握网域视情下他们的志趣偏好、价值取向、成长轨迹及学习参与方式和行为特点。将网络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建设工程,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网络建设并通过网络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随着大学生对网络多样化、层次化需求的增加,网络的使用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作出科学判断,南开大学百项工程调查组从2012年6月起,分别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城建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等十所高校的1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92份。涵盖大学各个年级,一至四年级比例分别为16%、30%、42%和12%,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2.4%和57.6%。调查内容包括网龄结构、上网费用、上网时间、上网内容及参与网络交流与评论等。为了把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新特点,笔者将调查结果与2001年到2012年的全国及其它地区同内容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44名学生和辅导员进行了专项访谈。
1、上网成刚性需求,初次“触网”呈低龄化趋势
随着高校互联网向学生宿舍覆盖,大学生上网地点逐渐从网吧转移至校内宿舍,学生上网时间大幅提高。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4.28小时,明显高于全国网民每天平均上网水平(约2.7小时)和80后学生平均上网水平(约3小时)。学生每天上网时段集中在中午12点(午休)及晚上19-23点。网络已成为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成为刚性需求。通过网络可方便快捷地查寻到有关专业学习研究、论文写作以及求职实习方面的信息。同时,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课程、习题、作业及专业讨论越来越多需要通过网络来开展和实现。
在校大学生网龄平均为2-7年,即在上大学前有一定的上网经验。初次“触网”时间主要集中在2002-2005年间(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并呈现初次“触网”时间的低龄化趋势。随着网络向中小学网民群体的渗透及上网经历的增加和上网经验的丰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图1:被调查大学生的网龄结构
 

2、网络社交成主角,网络娱乐退居“二线”
调查显示,48.10%的学生花费在网络社交上的时间最多,29.28%的学生花费在网络娱乐中的时间最多。网络社交的参与率明显高于网络娱乐。这与2010-2011年国内同内容调查结果相近。
网络交往受热捧的原因有三。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型交流媒介---社区型网站大量涌现,大学生作为一个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自然地成为这一新兴交流方式的主要使用者。第二,社交圈子的形成与扩大客观上增加了网络社交的使用量。当圈子中的同学都使用新兴交流媒体的情况下,受同龄人影响,学生也采用与群体一致的社交方式。第三,网络社交平台以“信息发布”的方式实现交流,社交平台不仅是交友的工具,也是日常生活信息的主要来源地。目前网络社交已成为了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学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该平台上,大学生发布各种生活信息、学习信息、校内外活动信息等,而老师和辅导员则侧重发布思想教育、求职实习、考研出国等信息。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网络社交和娱乐上花费的时间略有减少,这与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增加、忙于考证出国或考研实习的现象相符。与中小学网民以网络娱乐(特别是网络游戏)为主的现象相比,大学生社交生活的丰富使其对网络娱乐的使用减少,对网络社交的依赖增加。与上大学前相比,大学生认为网络娱乐浪费时间,甚至认为其对自己未来发展没有作用,因而逐渐减少对网络娱乐的使用。
图2:大学生上网花费时间最多的项目

 

 
3、网络新闻“快餐式”浏览,政、财、科类不受青睐
尽管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了解新闻,但花费在新闻阅读上的时间较少,表现为兴趣高、持续性差的“快餐式浏览”特征。兴趣高是指大学生乐于追逐国内热点,特别是具有煽动性甚至是负面新闻。持续性差是指大学生对时事了解和分析不透彻,新闻阅读浅层化。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网络新闻的爆炸式涌现使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接应不暇,另一方面是追求新奇事物的心理使其对网络新闻的浏览和接收盲目跟风,缺乏分析和甄别。阅读新闻的方式主要以“被动式”浏览为主,如腾讯、暴风影音等软件的新闻弹窗。
在网络新闻中,90后大学生对政治、财经、科技类信息关注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不需要过多了解。另外,政治新闻本身的关联性和复杂性使大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新闻的实质,客观上削弱了他们的关注度。财经和科技类信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关注度普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