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为民:世界女性就业趋势观察与问题探析(上)

 

来源: 中国妇女报 2013-05-07
编者按近年来,世界女性就业状况呈现积极变化,从趋势上看,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呈现缩小的态势;从特征上看,女性进出劳动力市场具有很强的生命周期特征,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主要得益于非全日制就业的发展。但就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女性失业率高于男性、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家务劳动重等问题,亟须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女性占劳动力市场总量的比重持续提高,就业领域也不断扩大。不过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发展的步伐也不一致,各国女性在就业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女性劳动参与现状及分析
根据所见最新数据,2010年全世界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指15岁及以上人口中就业和正在寻找工作的经济活动人口所占的比重)约为52%,比1980年时的50.2%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而同时期男性劳动参与率从82%下降到77.7%。男女劳动参与率的性别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但仍有25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
不同国家之间女性劳动参与率及其变化呈现较大差异。世界劳工组织调查了189个国家1980年~2008年间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发现136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10个国家升幅超过20个百分点,48个国家上升10~20个百分点;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国家占28%,其中6个国家降幅超过10%。分区域看,1990年~2010年间某些区域女性劳动参与率显著增加,如南美洲从38%增加到59%。而另一些区域女性劳动参与率却显著降低,如亚洲(西亚除外)、东欧。男性劳动参与率近20年来除东南亚国家基本没有变化以外,世界其他地区都有所下降。
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而男性劳动参与率下降,导致女性在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上升。总体而言,北非、南亚和西亚仍然是女性劳动力比重较低的地区,没有超过30%。最高的是东欧(49%)和亚洲独联体国家(47%),男女劳动力比重基本相当。
世界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给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服务业增长、适合女性就业的制造业扩张,特别是在贸易开放、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部门都繁荣发展,雇佣了大量女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影响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又一重要因素。除亚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世界大多数地区高等教育中都以女生居多。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的结果是,从全球来看尽管有更多年轻女性因接受高中和高等教育推迟了就业,世界女性总体的劳动参与率却是上升的;除15岁~24岁外,所有年龄段上的女性劳动参与率都在提高。另外,生育率下降也为女性就业创造了条件。生育率下降与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减弱了生育对女性就业的障碍,有利于劳动参与;另一方面,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也意味着生育的机会成本加大,导致晚婚晚育和生育率下降。
(作者为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