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徐伟 实习生: 乔英武
后发城市更需创新意识
时代周报:近年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引人注目,但给我的感觉更多的是增量上的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改革比较少,尤其在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方面,看不到像当年深圳特区和广东的一些改革创举,你觉得呢?天津未来的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周立群:在我看来,广东是先发地区,天津是后发地区,这一南一北刚好反映了改革发展三十年的发展特征。广东的先发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高,经济体比较成熟,理念也新,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高,改革和开放的步伐比较快,而后起的城市走的路都是先发城市走过的。因此先发城市要有更强改革和创新意识,因为它已积淀了浓厚的创新文化和开放能量,很多改革在广东可以做得更超前。
但后发城市也有“后发优势”,比如任何一个项目和规划,它的起点会更高,其他城市已经走过的弯路可以引以为戒,可能借鉴和避免,可以对不同的发展路径进行比较。天津对广州的关注很高,有很多政府干部在广州挂职,他们发现广州整体的体制架构和经济运行很细致,明显是一个更为成熟的城市。
未来天津的发展需要注意几大问题。
第一,和其他城市相比,天津高增长的发展路径主要还是政府主导,这样投资和可持续融资的风险就加大了,这个问题以后会特别突出。
第二,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投产,如果防止产能过剩的问题。
第三,正如你所说,天津高速度的发展是存量的增加,那么未来如何加快结构调整,借助增量优势来加快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天津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增速下来了再调结构那难度就大了。
我认为,天津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一是它的增长正由总量扩张的“速度型”向到产业提升、结构优化的“质量型”转变,二是它的发展路径正由大项目、好项目集聚向大生产网络、大市场网络的构建转变,三是在发展动力它正由要素投入向要素效率和自主创新转变。
第四,虽然目前天津制造业的发展不错,但要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天津的发展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在支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上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金融需求,这个又是很大挑战。
还有一大难题是现在民生增幅低于经济增速,这方面的比重需要提高。
周立群:
现任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天津滨海低碳循环发展战略联盟理事长,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著有《中国经济改革30年(民营经济卷)》、《新中国经济60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创新、整合与协调: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