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时代周报》
本报记者:徐伟 实习生: 乔英武
天津经济尚处“三高”期
时代周报:近年来,天津的经济增速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甚至多次位居各省市榜首,在整体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天津却一枝独秀,保持着令人艳羡的增长率,背后有何秘诀?
周立群:要了解“天津奇迹”的奥秘,首先要了解天津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我把天津目前阶段称之为“三高期”,即高投资、高集聚、高增长。“高投资”显而易见,以去年的投资额为例,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加起来还要多;“高集聚”就是要素和产业的高度集中;而“高增长”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领跑全国的“天津速度”。
一般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会经历由集聚到扩散的发展历程。所谓集聚,就是资源、要素、产业从边缘区往中心区集中,而扩散就是资源、要素、产业从中心区往边缘区扩散,而目前天津的发展形势恰恰处在集聚期。
天津的发展阶段与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一样,相对于上海、广州,天津是一个后发城市,因为一大批产业向天津集中,也就拉动了天津的高速增长,而这种“三高”的状况还会持续两三年。
时代周报:那为什么“天津速度”会在近几年集中爆发,而此前没有呢?
周立群:比较直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并纳入国家战略,这是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特点,一旦被纳入国家战略,它的发展速度和定位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第二,天津在改革开放前期和中期并没有像深圳、上海那样显现出太多的优势,但是天津的改革、开放及自身结构调整为后来的“爆发”奠定了较雄厚的产业基础,而近几年不过是一个引爆期。
时代周报:天津的“高投资”非常引人注目,在各地方政府纷纷感到财政吃紧、投资乏力的情况下,天津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递增1000多亿,这可能也是天津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问题是钱从何而来?
周立群:在目前背景下,天津遇到的经济环境和其他城市是一样的,但为什么有这么多钱往天津集中呢?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看。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整体的金融环境出现变数,在这个时期,恰恰天津集中了很多的大项目和好项目,这种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且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恰是投资客所关注并愿意投资的。因此,在前期的发展中,大量资本集中在天津(尤其是滨海新区)这些大的、好的实体工业项目上。其中国企,特别是央企的投资数额比较大。
但从去年以来,整体形势发生了变化,天津在引资的同时,别的城市也在引资,可是天津的增速依然不减。这主要是因为在天津已经落定的这些工业项目前景见好,这些项目不是房地产,也不是虚拟经济,因此,后续投资和这些项目本身的质量有关,后期投资开始跟进。
发展到今天,央企继续投资的势头已经放缓,资本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天津的资本继续增进的原因是源于民企的介入。
民间资本的进入一方面是天津产业结构中的大项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有发展前景产业为民企和中小企业提供很多配套和延伸产业的机会。民间资本的集聚是天津投资势头仍然不减的重要原因。
另外,天津外资的规模也在提升,去年天津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外资额的11%左右,其中滨海新区引进的外资比重约占全国的8%。国资、民资、外资的集聚是天津“高投资”的成因所在。
时代周报:在招商引资方面,天津有何特殊的方法来吸引这么多的大项目落户?
周立群:招商引资的确是天津的一个强项,很多地方政府都来天津学习考察。据我的观察,天津的招商引资有两个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很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个是招商引资的力度,他们知道“在家里等客人”是不行的,必须主动出击。“千方百计找项目、千言万语谈项目、千辛万苦落项目”已成为天津招商行动的形象表达。
另一个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招商思路和线路图,滨海新区及各产业园区根据自身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定位,研究如何把产业链条拓宽延长,根据已有的大项目,如何选择配套的厂商,而且他们对配套厂商的技术水平、产出能力、市场份额都有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对于它的主要外部厂商,能吸引进来的可能性,也会做相应分析,招商部门会列出招商的排序,进行对位招商。
我在国内很多开发区、工业园区做过调研,天津在招商引资方面所作的工作不仅细致,而且周到。
而这并不是简单的招商技术和谋略问题,而是招商理念和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由原来的盲目招商转变为有序的、有目标的招商,把招商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部分。过去的招商是为了扩大经济规模,扩大投资,提高GDP。而今天的招商更多地要考虑借招商来调结构,促使产业升级,由单一项目的落地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由引进资本和企业到招进高端人才和研发机构。。
时代周报:那么天津在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方面,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周立群:天津的企业现在特别注重“三入”—入链(产业链)、入群(企业群落和产业群落)、入网(集群网)。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是在向链、群、网发展,增强自身实力。虽然天津前几年确实吸引了很多大项目,但这些项目再大也只是单体项目,而不是一个产业,只有当项目或企业形成产业链、企业群或者企业网的时候,才会真正达到产业集聚的效果,滨海新区目前已经进入了此阶段,它在加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生成和拓展。
在天津滨海新区落户的大项目多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代表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目前天津围绕这些大项目,延伸它的产业链,壮大自身的主导产业,加快配套企业发展。不同于南方,南方某些地区的产业延伸多是通过中小企业的集群整编完成的,而天津主要是靠大项目、大企业的开启和带动。
比如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的一个重点产业,目前在风电、太阳能、绿色电池领域,都有较大的项目在天津落户,但是这些项目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产业。新能源产业是要把这些产业整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可是真正要延伸它的产业链需要别的产业来支撑,比如绿色电池产业需要新材料给予支撑,没有新材料就做不了绿色电池,包括硅、锂、镉等特殊材料。又比如风电产业,风电的特点是设备比较大,包括一些电气控件,如变浆调节器、承压机等,而这些设备实际上是装备制造业。
可见,要发展新能源产业,就需要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配套的支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产业网络,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壮大,这是它未来的发展潜力所在。这条产业链的打造,不仅表现在单一链条的延伸上,而且表现在两个或三个不同产业之间的互相支撑,而这些产业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兴起的,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对天津未来的发展后劲比较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