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子和:好教练大都是好球员(下)

南开之梦

  饶子和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工作期间,获得了人生中多项重要荣誉。200311月,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年后,他又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现世界科学院)院士。

  这两个院士身份,或多或少对他在2006空降南开大学出任校长一职,起到了一些作用。

  我的经历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直生活在中国最好的系统里。中科院系统是最好的科研系统,清华大学是最好的高校系统。去了澳洲最好的大学,在英国是去了牛津大学。这些一流高校和一流院所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和科学院、名校的大师们在一起,是别人做梦都想象不到的。这样的经历为我做校长打下了足够的基础。饶子和说,从一所之长到一校之长,他依然满怀自信,觉得自己的经历足够胜任南开校长。

  上任伊始,饶子和开始在南开大展拳脚,注重引进人才。2006年,他开始全球招聘院长2007年年初,他去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年中又去牛津、剑桥广揽海外人才。李肇星等一大批知名人士被他相继聘为教授或客座教授。

  一是试图引进顶尖人才,引进大师级的教师;二是引进30岁左右的年轻人才;还有百名后备教师培养计划,即南开的百人计划饶子和这样描述自己当时在南开的引才计划。

  饶子和的创新不只体现在引才。2007年,在他的领导下,南开大学宣布与301医院合作共建医学院,打算突破体制,作成军民共建的典范。“301医院是需要与一所综合性大学合作的,而且是非常亲密的合作方式。清华已经有了协和,北大已经有了北医,周边还有哪所综合性大学适合301医院呢?只有南开。

  任期之内,饶子和还一手推动清华、北大、南开这三所曾经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名校校长举行圆桌会议,每年定期会商各校发展情况,以携手一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但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他也自称,在很多方面,自己一直在守旧

  饶子和说,北大是官府办学,清华是庚款办学,南开则是在张伯苓先生等人的努力下生长起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南开发展到现在,历史、经管、数学、化学四项传统支柱学科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几位。南开的传统领域保持得这么好,是很难得的。南开的学科发展要以不变应万变。

  2011年新年刚过,饶子和公布了南开新校区的建设方案。在他看来,困扰南开多年的校园空间有限、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终于要解决了。但此后不久,他就从南开卸任,遗憾有些约定还没有实现

  在告别南开的那天,饶子和发表了自己的卸任讲话,他将自己的离职称为毕业

  我越来越相信,从南开宝贵的传统中寻找智慧,南开就可以办得更好。我一直希望,将来人们谈起饶子和在南开的任期,会这样评价:这个校长没有创新——他是竭力依照伯苓公的意愿做的。离别当日,饶子和将目光更多投向了大学传统的继承。

  感谢南开,让我这样一个在实验室里关注蛋白质结构的生物学家,一个回国之初要求五年内不做任何行政工作的大学教授,培养起了对高等教育、对科学重要问题的持续关注。饶子和表示,南开对自己意义重大。

创新与稳定

  如今,距离卸任南开校长一职已过去2年多,饶子和已然适应了新的角色。他回到清华,回归自己的老本行,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带着年轻的博士生们继续攻关。

  从校长转身为教授,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适应

  比较所长和校长的难易,饶子和坦言,自己当校长花费的精力比较大。研究所实行的是所长负责制,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两者区别比较大。研究所以科研为核心,可以不按部就班。高校是一个多学科的机构,很多方面需要统筹协调。

  两者的运行方式是非常不同的,饶子和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大学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即便遇到不好的校长,即使他不做事,大学也在转。研究所如果负责人不做事的话,就没经费了,就要关门了。

  如今的教育界,改革和创新似乎成为各大高校的流行语。很多人动辄要求高校体制改革,要推行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此,饶子和有着自己的看法。

  饶子和说,高校要进行创新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把老一辈的教育家的理念真正实现,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们国家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另外,在中西方思想大融合后,老一辈教育家们,如张伯苓、蔡元培、梅贻琦,他们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理念。这些老一辈教育家的思想,我们吃透了几分?做了几分?还没有吃透这些,怎么能随意谈创新呢?

  他认为,创新是有必要的,但创新是要建立在前辈大师的理论基础之上。现在的教育界,好多东西都没有做到前辈教育家的要求和期望,还差得很远

  饶子和自称,自己是一个创新型的人,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也不反对高校现行机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他认为,现在的高校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创新的想法和实践相结合,要能够实现、推进创新,需要认真地筹划,让改革符合当前的形式和体制机制。你的想法可以跟体制机制擦边,但是不能冲突,冲突就会失败

  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推动一些事情,一个月不行一学期,一个学期不行一学年,不能急,首先把各方面的关系平衡好。饶子和认为,做一个好的行政领导人、校长,在办学、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是办不成事的

  回顾自己的中科院生涯,饶子和认为,在中科院科研一线多年的经历对自己大有裨益。科学院出来的人,很少有把科研丢掉的。像科学院院部的专业局局长,他们是因为学术好才当了局长,但当不当局长,这些人的科研水平都在那里。中科院有这样一个好的传统。

  一个球队的球员最后当教练是正常的。好的球员不一定能成为好的教练,但是很多好的教练,绝对之前都是好的球员。饶子和说,他希望未来在高校、科研领域,能够涌现出更多科研能力出色的业务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