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4日 来源:新金融观察
6月底银行业的流动性紧张余波尚未散去,7月又传出公积金余额告急的消息。近日,多地的购房者纷纷抱怨,公积金贷款‘门槛变高了、审批时间长、审批通过率低’。
倒挂
“原先公积金贷款申请,正常的话也就是一个半月左右,现在基本上两个月或者三个月都不一定下得来。”近日,网络上像这样关于公积金申请难的“吐槽”越来越多,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媒体报道,杭州(楼盘)、徐州(楼盘)、合肥(楼盘)、上海(楼盘)、南京(楼盘)等地相继“囊中羞涩”,出现缓贷、断贷现象。
面对这样的状况,有业内人士分析:“有些城市楼市持续火爆,公积金贷款和提取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造成了资金运行压力加大。”
公积金是不是真的也出现流动性紧张?
随后记者致电杭州、上海、天津(楼盘)等城市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对方均表示目前公积金余额充足,都是在正常发放。但是,今年以来各地公积金贷款发放连创新高却也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1至6月上海市共归集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299.18亿元,同比增长17.76%。与此同时,1至6月住房公积金提取合计179.38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贷金额333.80亿元,同比增115%。
而常州(楼盘)市公积金中心的数据则显示,该市上半年,共收缴资金30.7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3%。而同期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达27.24亿,这占到了该市全年计划的90.8%。
此外,温州市上半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3.52亿元,已超过2012年全年公积金贷款总额;郑州市上半年共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9亿元,同比增长100%;而目前杭州的公积金贷款率也已达到90%以上,达到历史最高位。
有些地方公积金甚至出现收支倒挂现象。
据连云港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数据显示,上半年连云港共发放公积金贷款15.03亿元,而上半年公积金归集总量仅为13.49亿元,比贷款总量少1.54亿元,形成巨大的收支倒挂缺口。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上半年楼市放量,特别是很多人赶在“国五条”实施前出手买房,使得大量市场需求被释放,促进了公积金的贷款需求。同时,很多城市利用公积金政策刺激楼市需求,尤其是利用定向定量宽松政策鼓励首套自住需求购房。除了多地公积金可以异地互贷,部分城市还推出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享受两成首付的政策,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量需求的入市,导致当前公积金余额不足。
运营
面对资金压力,各地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救急。
杭州、徐州表示将开始实施公积金“公转商”——“个人住房公积金转商业贴息贷款业务”,即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合作,将公积金贷款转由受托银行发放商贷,在个人偿还商贷期间,对因商贷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同产生的利息差,由公积金中心逐月补贴给借款人。
而合肥市则采取了“轮候制”缓解贷款压力。在“轮候制”下,公积金中心每月可贷额度将固定,一旦放完,申请市民将要排队等候下月指标。此外,还有很多城市的公积金中心不得不选择提高公积金缴存上限,降低贷款上限以归集更多资金。
“公积金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互帮互助,现在看来,这个初衷正在改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对新金融记者表示,这不是公积金第一次出现紧张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城市连年调高公积金缴存上限。
天津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在谈到公积金运营制度时表示,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在上海先建立起来的。
“那时正值房改,资金短缺,建立公积金用于发放建设贷款。”过去很多人都是缴纳近10年之后才开始使用公积金购房,而现在却不同了,随着楼市的火爆,集中购房需求增加,很多人缴纳一年之后就开始使用公积金,长此以往,会造成公积金的缴纳增速赶不上使用的增加。
在一些人看来,公积金正在逐渐演变成少数人的一种“福利”。由于公积金的使用规则限制,在大多数地方只能用于买房,但房价高企,这就使得很多低收入人群虽然缴纳公积金,但却无法使用,而高收入人群却可以一边买房,一边享受到公积金的优惠贷款利率,使得公积金变成了一个“劫贫济富”的政策。
另一方面,如何让公积金的池水流动起来,提高沉淀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公积金余额达2.1万亿元。而公积金的投资方向只能用于个人购房贷款、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运营效率低,增值不力。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初,公积金结余资金已超过4000亿元。
因此,近些年来有不少人都在探讨改革公积金运营制度。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还一度传出“公积金入市”的消息。
“与其加强公积金中心的商业化运作,不如干脆让公积金回归商业银行。”钟茂初表示,没有了建立之初“互助”的初衷,公积金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他建议,把公积金转入商业银行管理,同时,为了保障刚需购房者的利益,可以给符合条件的购房者规定一定的利率优惠。因为和公积金中心相比,商业银行在资金运作方面更为专业,成本也更低。
“与其加强公积金中心的商业化运作,不如干脆让公积金回归商业银行。”钟茂初表示,没有了建立之初“互助”的初衷,公积金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