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目前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外资又过多地流向商业、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公共部门一直是外商投资的“盲点产业”。下一步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应大力引进对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与教育产业和农业的投资力度,引导外资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促进外商投资的企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增强整个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要把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工作部署,在深入跟踪分析服务业全球化新趋势新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利于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外资政策,促进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市场准入、融资担保、财政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紧出台创新措施,形成便捷高效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具体包括:
1、完善服务业吸收外资政策,逐渐加大市场开放。
完善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将研发、信息、金融、物流、市场营销及专业服务等我国比较薄弱的生产性服务业列入优先鼓励的范围,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大开放和引资力度。适当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逐步放宽对外商投资在地域、股权、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政策,改进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外资的市场参与度,从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和提高服务业外资比重。
2、落实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提升。
在财政税收方面,设立服务外包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和发展高端服务外包、离岸外包的扶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研发设计人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在公共服务方面,积极搭建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引智招商平台、信息资讯平台、技术支持平台、人才支撑平台、业务研发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高校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形成高端服务外包研究学科方向,引导高校设置高端服务外包相关专业,鼓励高校与企业、园区合作,共建高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创业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三、建立新的外资绩效评估体系,对FDI进行全面衡量
由于外资战略目标已经从单纯引进国外资本到提升国内创新能力、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转变,而现有的绩效评估体系不能适应对新时期外资战略目标的考核,必须建立新的外资绩效评估体系,以便为政府加强管理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建立新的外资绩效评估体系首先要充实和完善我国吸收外资相关统计资料,建立有效的数据支持系统。然后要把外资在技术引进、产业配套、创新激励、人才引进培养、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效应作为重要指标,对FDI进行全面衡量。从具体指标上看,它必须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
1、外资对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在外资绩效考核指标中,要把促进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考核外资绩效的主要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为保证引资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必须从资源集中度、投入产出效率和环境效应等方面出发,明确规定外资进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最低标准。
2、外资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随着FDI在我国规模日益增大和形式发展变化,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强。就产业安全而言,大规模的外资涌入,会对某些支柱产业形成资本和技术控制,引起我国对核心产业和相应的核心技术甚至经济主权丧失控制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几年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都由外资控制,在全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对21个产业拥有控制权。就金融安全而言,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全面开放,国外金融资本快速入股我国主要国有银行,使银行业不能独立自主地操控运作,弱化了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威胁到中国的金融安全。要认真研究外资企业的规模和经营活动与我国经济安全的关系,并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加强监管;建立合理和准确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 全面又准确地预警产业安全状况。
(李京晓: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 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