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国人有信仰 只是不叫宗教信仰(上)

 

2013年09月13日 来源:解放日报
 
嘉宾
赵启正 中国梦想,国际分享
周明伟 用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
舒乙 让世界了解可爱的中国
 
对话篇
主持人袁鸣(上海人民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我想请教赵启正主任一个问题。记得您曾经讲过,“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您觉得我们中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有什么解决之道?
赵启正:谢谢您,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文化性的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不能清晰解释。舒乙先生刚才列举24样中华文化元素,也许还不止。
刚才我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被世界尊敬,不是因为有钱,不是因为军事力量多强大,而是因为人家喜欢你的文化、敬佩你的文化,从而尊敬你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现在的困难是什么?就是外国人对我们的文化还不大认同。
我们的书法艺术那么优秀,但是要让外国人懂却很困难。我曾经请不同国家的人来评价某一幅中国书法。我说,您看了这个以后有什么感觉?有人说,挺好的。我说,好在哪?有人说像一个图案,有人说像一幅抽象画。说来说去,因为他们不认识汉字,就沟通不了。而日本人、韩国人中,就有人能够说得很明白,和我们的理解很接近。中华文化传播的困难在于跨文化。文化有差异,如何跨越过去,这就是难点。
周明伟先生是研究跨文化传播的,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是他主持的,已经搞了很多年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需要那么专业,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问题。
跨文化传播第一是跨语言;第二是跨信仰,宗教信仰或文化信仰;第三要跨生活方式。比如刚才说到酒文化,各国人民都喝酒,但是文化差异很大。有一年法国国防部长到上海访问后回国,正好和我坐同一班飞机去巴黎。他说这次访问很成功,但是有一件事情让他不太高兴,就是为什么喝酒的时候要强迫,为什么不喝就不够朋友。(全场笑)我说,中国人认为酒逢知己千杯少,你多喝才是知己。还有李白斗酒诗百篇,能喝酒的人往往是才子。(转向舒乙)我估计您行。(全场笑)武松“三碗不过冈”,是壮士。我就跟他解释,在我们的文化里,对能喝酒的人是比较尊敬的,因为酒后吐真言,那是真朋友。他说,我还是不能理解,喝多了以后我很难受啊,(全场笑)并且我说话不流利了,会被人笑话,这不是对朋友该有的态度吧?我没办法解释了。
我们的困难在哪儿?就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这个“西”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西方。可能多数法国人喝酒喜欢慢慢喝,但是俄罗斯人就又一样了。当年叶利钦到上海来访问,那时候我还在上海工作。接待他的时候,我跟饭店的同志说,不要为他准备太烈性的酒,因为他有心脏病。我到机场接他的时候,他先问我,你对我有多少了解?我说,我看过您的自传。他说,你看完觉得有什么问题吗?我说,有一个问题,您在自传里提到,您在中学时不遵守校纪,老师建议校长开除您,您却到校长那儿去申辩,结果把老师给开除了,俄罗斯像您这样的学生多吗?他说,不多,就我一个,所以我当总统。(全场笑)他问我还有问题吗,我说,没有了。他说,你为什么不问我是不是酗酒者?我说,这是西方媒体报道的,我还不太确定。他说,告诉你,我不是酗酒者。但是到了晚上,没给他上茅台他不干了。(全场笑)他就问,上海人不喝茅台吗?上海市场没有茅台吗?(转向周明伟)当时你在场,冯国勤同志也在场。然后就给他茅台了,据说是喝了7小杯。后来有人问他的保健医生在哪儿,一看在另外一桌,酒醉如泥,已经趴在桌上了。(全场大笑)
所以酒文化对于各国还不一样,难就难在跨文化上。如果我们不能够跨文化,就会遇到障碍,会好心成了坏心。跨文化不太容易,需要很广的知识面。
至于语言的跨越,不是我学了外语或研究生毕业就行了,还有跨文化的问题。比如,Dragon在字典上对应的汉字是“龙”,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恶的,而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权威。有人建议“龙”字译成英语就直接用“Loong”,而Dragon翻译成汉语,不能简单地译成“龙”。谁要是能想出来怎么翻译更好,那在中译史上也算立了一功。
所以,你问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跨文化。(全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