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群:成人礼祭天地等复古现象频现是文化的不自信(下)

 

  孙立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史记选》、《士人与社会·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等。
  ●种种复古现象
  1、穿古服。集体穿汉服现象屡屡出现,但实际上汉服并不存在,不论是汉朝还是汉民族,都不曾出现过统一的服装。即便以长袍来说,在古代也并非人人都穿,底层的劳动阶层不会着长衣劳动。
  2、假上朝。有杭州某学校的开学典礼,让学生集体穿清朝官员的朝服,行叩拜礼,长袍马褂、顶戴花翎出现在现代学校,甚至还要吃红鸡蛋等。
  3、成人礼。西安、大同等地都曾出现过集体举办古代成人仪式的现象。年轻人集体向父母叩拜,有鸣钟、击鼓、礼乐、敬献供品、焚香、行礼、献帛、读祝、敬献乐舞等古时的祭拜仪式过程。外加“驱傩”活动,年轻人穿古装戴面具跳大神。
  4、拜月。成都“夜游草堂”系列活动中,重现古代拜月仪式。身着传统汉服的女子,在月下跳起舞蹈《望月怀古》,主祭司跪于席上诵唱祝文,并带领市民三叩拜月。
  5、开笔礼。许多小学曾出现过开笔礼现象,简单的仪式如每个小学生开学第一天都在额头点朱砂,颂《弟子规》等。复杂者穿古装拜孔子,行古礼奏古乐等。
  6、祭天地。各种祭天祭地、祭祀古代帝王、祭海、祭山、祭神、祭祖等仪式层出不穷。也有如皇帝祭天仪式等,扮演全套清朝皇家祭天仪式。
  7、坐花轿。红花红轿、高头大马、唢呐锣鼓……还有鲁智深前行开道,山东水浒影视城中,新婚夫妇结婚当天,可以到水浒影视城重现古代结婚仪式。
  8、放水节。都江堰水文化节中,有仿古的太守巡游仪式。在“蜀守李冰”扮演者的带领下,一群身着秦代官服的官员从景区飞沙堰千亩纪念碑出发,穿过飞沙堰溢洪道前河道,走过金刚堤,在鱼嘴处举行了简短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历史真正的财富
  中国从古代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东西非常多……认真研究到底哪些东西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以补益,哪些又是不好的,应该剔除。
  北京晨报:您认为古代的文化对今天是有补益的,又反对单纯形式化的复古,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孙立群:中国从古代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东西非常多。首先,我觉得应该坐下来,认真研究到底哪些东西可以给今天的人们以补益,哪些又是不好的,应该剔除。当然这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对于非专业的普通人,可以通过一些讲座、宣讲等,去帮助他们建立理性的认识,去真正了解我们的历史中究竟发生过什么?那些文化又是如何产生的?起到过什么样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明白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
  北京晨报:难道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仪式来完成这种认识吗?
  孙立群:仪式和文化本身确实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仅有仪式,往往过去了什么都留不下。何况我们都知道,古代有些东西实在是不值一提,充满了专制、王权、漠视人的内容。所以,现在看到那些什么皇帝出行、娘娘摆驾之类的仪式表演,我看到的不是整齐的队伍、鲜明的仪仗,而是其中那种腐朽的意味。
  客观看待历史
  不论是什么皇家仪式重现,还是什么祭拜圣人皇帝之类,看个热闹可以,千万不要顶礼膜拜,千万不要以为古代就真的有多好,不是这样的,从来没有今不如昔,只有今胜于昔,古代即便再好,也不如现在。
  北京晨报:你认为很多仪式表演的背后是浮躁的心态,这种浮躁是如何产生的?
  孙立群:第一和社会环境有关,文化上的不自信往往是因为文化方面的欠缺,现在是一个物质社会,有些人比较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却不是很看中精神和文化财富的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在文化的建设上、在内心精神的培育上不足,而且有些看似是文化建设,其实质还是物质建设的方法,不能培养出好的文化氛围,甚至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物质崇拜。其二,很多地方都出现类似的复古表演,其实是在官尊民卑的思想下,把老百姓当做最底层、总是匍匐于权力之下的生命。这样的思想其实也是传统文化的遗留,但它显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是应该剔除掉的。
  北京晨报:怎么样改变这样的观念呢?
  孙立群: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性、科学地去看待历史,改变心态是最重要的。比如说那些古代仪式,不论是什么皇家仪式重现,还是什么祭拜圣人皇帝之类,看个热闹可以,千万不要顶礼膜拜,千万不要以为古代就真的有多好,不是这样的,从来没有今不如昔,只有今胜于昔,古代即便再好,也不如现在。当然,当今社会确实有很多问题,人们希望过得更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恢复过去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方式等,可能不会让人们过得更好,也许只会更坏。而要想过得更好,就只能不断地前进,让我们的现代化社会更加完善,而不是试图回到过去,当然也不可能回去。历史可以借鉴,可以参考,可以学习,但不能崇拜,不能以为它就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