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昨天(1.20)本市发布了2013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去年本市经济发展有哪些亮点,今年改革发展的重点又在哪里?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教授。来听记者贾毅君的报道:
2013年本市完成GDP14370.16亿元,比去年增长12.5%,增速位列全国第一。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速接近,达到12.5%,占生产总值的48.1%。财政收入突破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亿元。
刘刚教授认为,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是去年本市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亮点。
(录音)实际上表现出天津从2007年以后高速增长的势头。
刘刚教授认为,去年本市经济发展的第二个亮点是经济转型正在加快。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包括上海、深圳、北京等启动了新一轮经济转型。新一轮转型以创新驱动为特征,也就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取代了传统的土地、劳动力等一般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因素。
(录音)天津2010年以后开始加速,经过三年,我们看到天津在这波经济转型过程中没有落下来,仍然走在前列。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从“制造城市”逐渐走向“创新城市”。天津的一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3年,本市建成了全国首家863产业化促进中心、国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8%。通过实施新一轮科技小巨人计划,去年本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3万家,累计达到5万家。
刘刚教授认为,去年本市经济发展的第三个亮点,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录音)我们看到民营经济的活力在进一步提高,而且这些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是一种集群状态,一个是传统产业在高端化过程中产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二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中小企业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比如物联网、动力电池和生物医药。第三是引进。从引进来看,在北京、天津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协同发展的趋势。
2014年是天津经济发展关键的一年。“大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和创新”成为2014年首要的工作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被重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刘刚教授认为:
(录音)全国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都在探索市场经济深化的道路。像上海也发现,由过去的商品贸易为主,转变为服务贸易为主的时候,面临着重大的障碍,比如投资的便利化,金融业的问题,还有传统产业严格的行政管制,所以如果不推进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的话,可能面临的是整个经济增长活力是缺乏的,所以特别是发达地区都在努力探索新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今年本市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为11%,为进一步的经济结构转型和提质增效留出空间。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对资源配置至关重要,刘刚教授说:
(录音)2014年改革的话,我们概括为建立创新驱动和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整个资源配置向三个方面转移,第一向知识驱动和创新驱动配置,第二是往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特别是科技中小企业配置,第三往创新企业家配置,企业家是最活跃的资源,尤其在今天转型的过程中,任何创业和科技创新都有大量不确定因素,只有企业家才能有效化解这种不确定因素。在这个配置过程中,使整个经济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