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天津自贸区变综改创新区 政策或优于上海(上)

第二批申报自贸区的城市中,呼声最高的天津再生变数。原本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为主要载体的“自贸区”方案正经历再次修改,覆盖范围更广的“综合改革创新区”概念首次进入官方议程。

  对天津而言,“综合改革创新区”是一个全新的提法,这个有望覆盖整个滨海新区的“创新区”将为天津带来哪些改革的机遇和空间?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天津的“综合改革创新区”又将在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承担哪些不同的角色与使命?

  津版“自贸区”再遇变数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谁将成为中国第二个自贸区一直备受外界关注,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天津是呼声最高的地区之一。自去年7月份开始,就不断有关于天津自贸区即将获批的“利好”消息传出,与天津自贸区相关的概念股也引得资本市场轮番炒作。

  20131127日召开的天津市滨海新区“两会”上,“积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被列入20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曾表示,滨海新区已完成所有申报自贸区的文件,获批希望很大。

  不过在各方的乐观期待中,天津版“自贸区”再遇变数。201312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希望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军者、排头兵,积极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验,培育发展新优势。

  关注度较高的自贸区并未出现在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而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察过程中,曾对天津建设自贸区进行了回应,他在视察时表示,天津可以不叫自贸区,要形成和上海不一样的特色,而且面积可以扩至整个滨海新区。

  据悉,天津市委在当天晚上连夜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总理指示精神。在20131228日开幕的天津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上,“大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和创新”成为天津市在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部署2014年要重点抓好的几项改革中,排在第一位的即是“大力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和创新。建立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高端产业聚集、法制运行规范、监管透明高效、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改革创新区。”“自贸区”概念并未出现在对新一年的工作部署中。

  从“自贸区”到“综合改革创新区”,这已不是天津版自贸区遭遇的第一次变数。在国务院2008年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已经提出东疆保税港区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

  按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的理解,其实国务院已经批复了三个自贸区,第一个正是天津滨海新区东疆自由贸易园区,第二个批的是浙江的舟山群岛新区自由贸易港区,第三个批的才是上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虽然上海是第三个获批的,但由于工作比较扎实,所以上海后来居上,其实施方案最早获批。

  上海自贸区获批后,天津版自贸区内容被迫调整。据天津市滨海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天津“自贸区”方案经多轮修订后在去年12月份终获得国务院相关部委认可,此次提出“综合改革创新区”后肯定还要再次修改,而且不会是将原来方案的简单放大。据其透露,目前市里已由商务委、口岸办、滨海新区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对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短则一两个月,长则需要半年。

  政策或优于上海

  对天津而言,“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所所长蔡玉胜认为,首先从覆盖范围上来说,综合改革创新区要比自贸区更广。“已经批复的上海自贸区只有28平方公里,天津之前申报的东疆自贸区也是几十平方公里区域,综合改革创新区如果把整个滨海区2270平方公里全都纳进来,那么就其开放范围来讲,目前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蔡玉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