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清杰:“大动作”体现文化自信自觉

  9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去年11月参观曲阜孔庙并讲话、今年54日到北京大学牵手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三个重视儒家思想的“大动作”。党的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学术大会,这在我党执政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来临之际,习近平又致信全球孔子学院师生,指出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传统文化上的大动作令人瞩目,引发思考。

  习近平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高度重视,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体现。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从儒家的情感立场出发,更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发展走向的深刻研判,基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理性考量。这样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体现出高度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而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文化的复兴也就谈不上民族的复兴。回望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走向世界和找回自我这两个方面同时得到了强化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弘扬为当代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柱,时代精神的凝聚和发扬,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获得了坚实的历史支撑和精神家园。这些都是我们党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理论自觉的新成果。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历史尊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语境下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大动作顺应潮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文化大战略的高度,提出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全新重要观念。这种对待文化传统的科学求实精神,这种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汲取资源,寻找启迪,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融合起来的理念,是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准确把握,必将赢得国人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赞同。

  我们今天纪念孔子,绝不是简单地“尊孔崇儒”。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科学的文化观,既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坚信,吸取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一定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大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