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杰:淘宝村案例:指尖上的花木乡电商之路(上)

(王金杰:阿里巴巴开放研究合作学者、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截至2013年底,颜集镇花木产业的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共有花木网店3200多个,带动就业1.2万人,也被授予首届全国淘宝村称号。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颜集镇的花木电商也开始面临难题,亟需转型升级。

颜集镇地处江苏省北部,为宿迁市沭阳县下辖镇,长期以花木栽培被人所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而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花木电商成为颜集镇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新手段。截至2013年底,颜集镇花木产业的年产值达10亿元左右,共有花木网店3200多个,带动就业1.2万人,也被授予首届全国淘宝村称号。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颜集镇的花木电商也开始面临市场秩序混乱、品牌化程度低、配套服务缺失、高端人才匮乏等难题,亟需转型升级。而探究这一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或可为转型中的县域经济,尤其是涉农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智力支持。

一、花木之乡的产业基础

颜集镇花木种植的最初兴起,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质和气候。颜集镇所属的沭阳县地处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带,形成以混合土和淤土为主的地质条件,受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因此逐渐成为我国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优质驯化过渡地带,自古就享有花木之乡的美誉。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颜集镇政府不断引导农民以种植苗木等经济作物替代农业作物生产。由于农户对于花木种植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政府在实施此政策过程中并不是顺利,为了引导部分农户先行先试,政府甚至以拔除粮苗的方式大力推进。由于花木种植的收益高、见效快,先行农民很快成为当地学习的楷模,花木产业也就此在当地和全县得以推广。

随着花木产业发展,当地农民逐渐分化出花木种植、花木经纪人和园林工程三种新角色,并形成比较稳定的农户+市场的产业组织结构。

其中,花木种植由一家一户的分散性种植,逐渐向规模化、种植大户的方向发展,也形成了从镇内向镇外扩展的发展趋势;花木经纪人作为分销商,借助农村播放广播的大喇叭将产品需求信息发布出去,以散收整批的形式卖到市场;园林工程位于花木产业链的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利润空间最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颜集镇所辖的在14个行政村中,现共有5万余亩耕地,几乎全部种植花木,另外还在外地租用了3万亩地实施花木种植。全镇现有12000户居民,家家种花,户户播绿,其中种花大户8000余家,花卉品种达2000余种,建成100亩以上的花木精品园50个,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镇。

总的来看,颜集镇规模化的的种植、良好的政策导向以及完善的产业组织结构等要素,都成为当地派生出电子商务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

传统农业交易主要采用面对面现货交易方式,市场形态级别低、规模小,且受到时间、地域限制。而颜集镇花木电商模式将线上销售与线下花木培育有效结合,打破了时空限制,对接全国市场,极大扩展了销售空间,提高了交易效率。

第一阶段-自发形成:颜集镇农民自发通过花木电商创新创业,跟随者模仿进入。

2005年,当地花农胡义春尝试在网上开店,将电子商务带入花木销售市场。但由于农村网络建设、物流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发达,从开始网上销售到产生经济效益花费了三年时间,才获得较高的收益。

由于农村乡里乡亲这种非正式组织关系的存在,村民很快开始效仿和学习。加之电子商务初期的进入门槛并不高,到2009年,颜集镇就出现100余家电商。在此过程中,大部分网商的身份还是农民兼业,他们发展花木电商是受到电子商务市场的引导和领先者进入的内生驱动,属于典型意义的自发型创业。

第二阶段-快速扩张:淘宝花卉批发市场等专业化批发市场、以及物流及宽带等配套服务的形成,为当地网商规模化发展的直接动力。

2009年以前,颜集镇的周圈花卉市场,规模偏小、功能不配套、市场和基地难以对接,造成大部分花卉来源于本地、品种单一,尤其缺少花卉交易、展销的配套场所,此外,当地以种植、批发和零售花卉为主,对外地花卉品种缺乏需求。

2009年之后,由于电商农户的产品需求逐渐多样化和规模化,周圈市场经营范围扩大,开始销售来自于广东、山东云南等多地的产品,新河镇周圈花卉市场占地180亩,销售各类花木1000余种,年成交额达1.5亿元。

与此同时,与颜集镇相邻的新河镇出现了专供网店淘宝花卉批发市场,产品资源丰富、品类多样、批发方式灵活:市场主要批发来自广东、山东、云南及当地的花卉品种,并拥有苗木交易区、盆景交易区和服务功能区等;并提供由一件批发、小额混批的批发方式,更为灵活的是,当地批发商还允许先赊账后销账的按月结算方式。

由于花木产品的特殊性,其库存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的较高,农民进入电商的风险较大,因此,存在着大规模扩张受到限制。批发市场这种第三方组织为网商开设了一种网上接单-(批发市场)赊账拿货-月后结账的新模式,此外,批发商还承担着维护花木产品质量、判断产品等级等功能。由此可见,这种批发市场几乎为农民提供了经营网店零库存零风险的重要保障,大大降低了网商的进入门槛,从而使得规模迅速扩大。

此外,颜集镇政府推进村村通黑色路,户户接宽带网工程,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一方面,网商可以通过电脑迅速完成商品上架、图片描述、客服接单等具体工作,另一方面,部分网商更利用移动互联网完成手机终端服务等等。另外,颜集镇还积极把快递公司引导镇内村内,方便花农开展网络销售业务,目前已入驻物流快递公司22家。

可见,由于淘宝花卉批发市场等专业化批发市场、以及物流及宽带等配套服务的形成,为当地网商快速规模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据统计,20092013年的短短4年内,颜集镇便拥有了3000多家网店。在网商最为密集的堰下村,全村几百户居民中,2/3的农户家里开有网店,并且多数农户同时开有多个网店,网店总数超过1000家。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大改变了乡村面貌。

第三阶段-升级转型:以专业培训和组团学习为基础,促进农民网商新农人的转型升级。

在沭阳县网上创业工程的推动下,颜集镇把2012年定为花木提质增效年,并围绕《沭阳县网上创业工程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着力培育农民网商新农人转变。为了多渠道解决农民卖花难题,政府通过成立网络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村官网上创业先锋队和网络创业孵化中心等机构,采取办班培训、大学生村官指导、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该镇还专门在文化中心设立青年网络创业培训基地,定期邀请淘宝大学、咨询公司等进行销售等培训,解决网络创业、发展、升级过程中的问题,提升销售能力。

以专业培训和组团学习为基础,引导鼓励花农向网商转变,网商向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新农人转变,致力于品牌化、定制化、高端化的转型升级,成为颜集镇发展的重点。全镇已有120余名大学生加入到网络创业队伍中,新发展网店125个,大学生网络创业实现年人均收入6.8万元;一些先富起来的花农们也完成了由普通网商到农民企业家的转变,颜集镇网上卖花第一人胡义春已在上海投资高档花木基地,规模超过3000亩,资产过亿。